□聂建武 陈 海
3月的红城新县,春风送暖,花开遍地。新县新集镇代咀村到处散发着缕缕清香,为春日的乡村增添了不少人气。
“这里的兰花开得确实很漂亮,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昨日,到代咀村新县兰文化产业园游玩的市民张清清兴奋不已。
乡村旅游添门路,乡村致富有奔头。2016年,退伍军人王利在政策扶持下,累计投资1000万元,在新集镇代咀村流转土地200余亩,创办了新县兰文化产业园。他说,回乡创业既能实现自身理想,还能带动周边群众致富,一举两得。
“平时,我在产业园里种养兰花,空闲时间就打理自家的兰花院,收入可不少哩!”农户李军手拿剪刀在给兰花根茎分枝,说话间也没停下手上的活儿。
拓展产业链条,实现富民增收。在发展兰花种植产业的同时,王利注册了新县鸿升惠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送技术、包服务、包销售的模式,壮大了集体经济,也为周边农户带来了看得见的“兰花经济”。截至目前,通过入股的形式,已有1256户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了合同,实现农户增收536万元。
“在多彩田园创业工程的辐射下,我的兰文化产业园现在成了集兰花优培、旅游观光、特色农业、民宿、乡村旅游、帮扶就业于一体的产业基地。”王利自豪地说。
和回乡创业反哺家乡的王利一样,新县裕德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德武同样也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奋斗者之一。
2015年,陈德武返乡创业,成立了裕德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流转、托管油茶园1万余亩,共有社员500余户。合作社与社员签订协议,每年收购山茶籽100余万斤,生产山茶油1万余斤,实现助农增收200余万元。
近年来,新县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推出“999”回归工程、“红城英才”计划、“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等项目,吸引有志之士返回家乡,或借乡土资源,或凭一技之长,积极投身老区乡村振兴的建设洪流中,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出更多的优惠政策,拿出合适的引进项目,让踏实肯干的梦想者们在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新县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话语铿锵有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