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通讯员 杨傲然
近日,当记者在下午五点左右走进羊山新区第三小学、经过镌刻着“激扬生命、幸福成长”的校园文化巨石雕刻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活力四射的操场:有的孩子在花样跳绳,让人眼花缭乱;有的孩子在激情敲鼓,发出振奋人心的鼓点;有的孩子在摄影采风,留下最美丽的光影;有的孩子在跑道驰骋,展示他们飒爽的英姿……
这就是羊山新区第三小学正在进行的课后延时服务。据了解,自“双减”政策以后,羊山三小迅速构建了“幸福之花”特色课程体系,围绕“完整思维、从容品格、美好情感、创新实践”四个序列,在课后服务时间中,开展以体育、艺术为主的多元社团活动。全校组建了38个社团,开展课后服务课程近30项,包括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网球、合唱、舞蹈、民乐、戏剧、绘画、书法、英语、播音主持、机器人、科学等,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参加1-2个社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适配点。
在深入开展社团活动的同时,羊山三小注重夯实课后服务质量。“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羊山三小不仅在日常教学中做“加法”,还以“向课堂要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备课质量,加大教研力度,提升教学效率。教导处每年以“海棠杯”课堂文化节为载体,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同时在课后服务中,由本班语数英教师及其他任课教师轮流看护、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作业辅导、个别解惑、自习阅读等,以实现“强基+补弱+培优”。
在作业布置方面,羊山三小根据“双减”政策中有关作业布置的要求,制定了作业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各年级教研组长组织老师积极研讨,集思广益,形成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有效策略,坚决减去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在减少书面作业的同时,学校鼓励各学科协调联动,积极探索布置跨学科综合性项目式作业、“基础+特色”等模式合理设计作业,既体现各学科的特点又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发挥作业基础作用和育人功能。
优质的课后服务,已成为羊山三小一张亮丽的教育名片。学校戏剧社团创作的微电影《信》,获得全国中小学生微电影节一等奖,《少年可期》获得河南省一等奖,中国舞舞蹈、丙烯画等社团荣获市级优秀社团。
据悉,目前羊山三小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达4200余人,参与率98%以上。学生在校轻轻松松完成作业、快快乐乐参加社团、开开心心回家、安安稳稳睡觉。学生不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敏锐的思维品质,还能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展示特长,真是一举多得。
课后服务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他们乐在其中:“每天课后服务结束回到家已经七点了,很疲惫,但是看到孩子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又很欣慰,觉得付出是值得的。”
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切实解决了家长的接送难、辅导难。三(5)班的学生党梓益妈妈说:“课后延时服务不仅错开了我们的下班时间,而且培养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每天上学更积极了、放学更轻松了,回家没有书面作业,亲子活动多了,家庭氛围更融洽了。”
亲身参与、受益匪浅的学生更是有话要说:“社团辅导老师非常好,学的东西特别有意思。”“回家就能直接吃饭啦!吃完饭也不用写作业,读读书,跟爸爸妈妈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我喜欢!”
在羊山三小,课后服务真正成了学困生补弱的“灶台”、小学霸拓展学习空间的“平台”、有特长的学生追寻梦想的“舞台”,成为所有学生参与文艺、体育等社团活动、获取幸福成长路径和成长方式的“戏台”,成为让家长认可、社会赞誉、充分展示学校风采的“窗台”。小小课后服务,彰显的是羊山三小教书育人的智慧与担当!
小事不小,细节之处见真章。羊山三小校长、河南省骨干教师程萌认为,课后服务不等于“托班”,它背后反映的是教育观和人才观的重大变革,指向的是“五育”并举,满足的是社会、家长、孩子们多样化需求。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学校将继续努力提升管理服务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开发课程,不断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多元需求与迫切期待,推进课后服务这项民生工程提质增效,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真正做到让孩子们“激扬生命,幸福成长”。
“羊山三小将继续乘着‘双减’的东风,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深入打造新时期更有温度、更有高度、更有深度的幸福教育品牌。” 程萌信心满满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