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余 江)3月1日清晨,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村民邓全芳早早地来到村党建文化广场,伴着欢快的乐曲,和村民一起跳起了广场舞。
“这两年,俺村越来越好了,村里铺了柏油路,新建了文化大讲堂、花园和村史馆,引进了自来水,新装了路灯,还配套修建了排水沟和护岸,别提多好了!”邓全芳高兴地对记者说,“村里产业园、学校、超市、卫生室样样不少,住得又宽敞。现在,村里号召大家创‘五星’、争先进,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哩。”
弯柳树村村强民富、产业兴旺、路顺景美,是息县众多农村的一个缩影。
“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创‘五星’,短板主要是在产业发展上,认领‘产业兴旺星’后,年初我们就开始谋划项目,大力开展‘村集体经济5万元+’行动,计划将1000亩土地流转给郑州东方红公司种植弱筋小麦,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带动100余户群众就业增收。”息县孙庙乡范楼村党支部书记范军云说。
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各村(社区)认真对照创建任务、星级标准,立足实际,找准各自特色,发挥自身优势,采取“三会一课”专题讲、主题党日活动学、“五星”创建大家谈等形式,认领“创星”目标,掀起了“五星”支部创建热潮。
据悉,息县以“四联一奖”工作机制凝聚合力,拧紧责任链条,激活了“五星”支部创建的“一池春水”。常委包星。每颗星明确1名县委常委包联,每月至少调研1次、座谈交流1次,指路子,解难题。去年以来,10名包星领导累计调研132次,协调解决难题156个。局长推星。将村重点任务细分到32名县直单位局长,局长每月到村(社区)调研2次,因村制宜制定推星工作方案。发挥部门优势,每年开展1项以上推星专项活动,打造2-3个示范点,以点带面“活”起来。截至目前,帮助发展产业项目35个,办实事434件。乡(镇)联星。党(工)委书记、乡(镇)长和其他班子成员分包联系“五星”“四星”“三星”村(社区),全县260名联星干部累计督导1500余次,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3次,解决问题676个。村(社区)领星。组织书记带头认领,全县364个村(社区)全部完成领星任务,逐村逐星建立任务清单,细化工作举措。重金奖星。以鲜明导向引领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争星进位。对每年创成“五星”的村(社区),给予党组织书记和“两委”干部重奖;对每年排名前3名的乡镇(街道),给予经费奖励;每年对推星局长考评排名前3名的单位,给予5万元工作经费奖励;对优秀干部优先晋升职级、提拔重用。
“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采取‘四联一奖’工作机制,定准‘争星’目标、细化‘评星’标准、注重‘创星’过程,迅速掀起创建热潮,推动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过硬,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息县组织部负责人如是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