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瑜珊
六十八载风雨兼程,六十八载涓涓积累,昔日淮河畔的一所乡企业小学几易其址、几经变迁,在砥砺奋进中逐渐筑牢根基,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发展成为如今在全市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新型学校,淮滨县台头乡中心学校的蝶变是应时而兴,更是乘势而发。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市级“义务教育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校园”、市级“绿色学校”、市级“特色学校”、市级“红领巾奖章”等荣誉称号。
迁址更名 续写发展篇章
1955年,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一所名为淮滨县台头乡酒厂小学的学校建成投用;31年后,学校迁址于台头乡中心幼儿园;63年后,紧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目标,学校再次迁址建设新校区,并正式更名为淮滨县台头乡中心学校。
68年的血脉延续,历届班子和全体师生群策群力,今天的台头乡中心学校,新舍林立、道路宽阔、环境优雅,尽展美丽新颜。学校占地面积达5336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4栋教学楼可容纳90个标准教学班,所有教室统一配备教学一体机,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低碳环保的标准化食堂可供900名师生同时用餐,学术报告厅、计算机教室、创客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功能课室,以及标准化的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可满足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学校共设六个年级,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2480余人,这些完善的硬件设施,让孩子们在校园里除了学习外,身体各方面素质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校长王冲说。
师资力量的均衡是学校发展最大的底气。学校现有160名教职工中,中小学高级职称30人、中小学一级教师80人、省市级骨干教师42人,具有大专学历的58人,本科以上学历90人,学历达标率100%。这不仅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更推动着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党建引领 走德育创新路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台头乡中心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围绕建设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扎实开展“三会一课”活动,推动学校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实现了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办学治校高质量的目标。2021和2022连续两年,该校党支部被淮滨县教育体育局党组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学校党支部总揽德育全局,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寻找有效路径为学校德育工作赋能。党员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德育主渠道,将党史和德育课程化;学校党支部将各科的骨干教师、思政课教师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壮大党组织后备力量和德育队伍,在践行“党建+德育”的育人实践中,构建起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德育工作全员化、德育内容专题化、德育任务具体化、德育活动全程化、德育成果阶段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红色资源是德育工作最鲜活的教材。学校利用建党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特殊时间点,利用演讲革命故事、朗诵爱党诗词文章、唱红歌等形式开展德育活动;依托淮滨县张庄乡红军烈士陵园红色资源,长期坚持开展“清明祭扫活动”,让学生在缅怀先辈中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
科研兴校 以质量求发展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台头乡中心学校秉承“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理念,抓科研、促课改,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全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书育人本领。
“我们通过开展教师业务大比武、校本教研等活动,不断健全完善教研网络。”王冲介绍,“学校里教科研氛围很浓,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政策,积极参与听评课、业务学习、经验交流、优质课评选等活动。我们还引导骨干教师申报省、市、县级教育科研课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升。”
涵英哺华采,风正好扬帆。“我们将持续恪守‘德心启智、爱心导行’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学校管理优化、师资队伍优秀、育人质量优异,在社会享有良好美誉度的优质学校。”对此,王冲信心满满。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