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随着气温慢慢回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家门,在“花花世界”里共赴春日之约。可以预见,接下来,一场“赏花热”将催生豫南大地的文旅“小阳春”。
绿水青山带来了赏花美景,也由此形成了赏花产业。不过“赏花经济”虽热,但也有“门票依赖”“花海复制”“昙花一现”的隐忧。这固然有客观因素的限制——大部分花卉的花期较短,最佳观赏期有限,也有主观上的思考不足——部分景区收益多为单一的“门票经济”,甚至部分花卉集中的区域参观免费,连“门票经济”的边都摸不上,收益自然有限。另外,同一类型花卉种植地域接近、花期相同,同质化竞争严重,自我“内耗”,自然发展低效。
岭上花儿开,树下炊烟生,拉长产业链才能更好地延续“赏花热”。打造好“赏花经济”的产业链,不仅要寄希望于消费者在花卉景区周边进行餐饮、住宿、购物等“二次消费”,更要融入文化元素,让游客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享受文化盛宴,自然也会有连带的文化消费。
洛阳、枝江等地的经验值得借鉴。用“市场思维”做文创,在洛阳,外形是牡丹造型的雪糕,姚黄、魏紫、赵粉等色彩与真实牡丹一一对应,口味是无糖的,紧贴年轻人“想吃又不想胖”的心理,这样的文创产品谁不想来一个?在枝江,“种植风景”“培植文化”,安福寺桃花艺术节、问安樱花文化节等一批赏花项目横空出世,蹚出了“农业+旅游+文化”新路子,实现文旅资源“无中生有、有中生优”。
用花“穿针引线”,充分挖掘花卉产业链的多重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游客才能由“到此一游”变为“再来此游”,让“赏花热”热得更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