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近日,我市春雨连绵,正值春耕备耕陆续展开,一场春雨给豫南大地增添了不少收获的希望。春回大地,万象“耕”新。广大农业工作者们攒足干劲,开始忙碌起来,为确保粮食安全“开门稳”、全力筑牢“大国粮仓”、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注入信心和力量。
穰穰满家的一年从春耕始。信阳是农业生产大市,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尤其重要。我市常年春播面积45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约250万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对于确保我市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我们要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为全年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两手抓,其中之一,就是要科学管理农田土地。要因地因苗尽早做好春季田间管理,从犁地、育苗、起垄、灌溉到病虫害、天气变化的预防,抢抓春耕有利时机,多做未雨绸缪之事,确保应种尽种、不误农时。同时,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的撂荒地、“望天田”变成“丰收田”“高产田”。
两手抓,另一手,就是要在科技兴农上做文章。近年来,一台台大型农业机械“威武雄壮”,无人机驰骋田间,让农业生产有了“实力担当”。从会种到“慧”种,“科技+”彻底改变了“汗滴禾下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劳作方式,以更高效率更优品质成为农业增产增效的强引擎、金钥匙。多年来,面对各种极端天气,我们通过提前蓄水、科学调水、精准用水等系列举措,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10亿斤以上。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不仅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超前谋划,更让人们看到了“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的重要价值。眼下,我们正处于春耕备耕的起步阶段,更应用好现代科技这把“利器”,推动春耕备耕工作“提智”“提效”,以科技之力擦亮智慧农业的新名片。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耕耘的时刻。当“大国粮仓”更加丰盈,“希望的田野”一定更有希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