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乡土韵味 家国情怀


——张西才《我这六十年》品鉴

王散木

读张西才先生的《我这六十年》(即将由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我品出了浓浓的乡土韵味、殷殷的家国情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种养育,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身体的生长,更有精神的滋养。通过阅读《我这六十年》,固始之于张西才,无异于绍兴之于鲁迅、湘西之于沈从文、商州之于贾平凹、高密之于莫言与其故土的血脉关系。固始,既是张西才汲取精神营养的根据地,也是他文笔才思积淀的精神高地。

张西才先生的《我这六十年》,洋洋洒洒20余万言,全书共十六章一百四十二节,仔细读来,无论是“我记忆中的家”“童年趣事”,还是“我的中学时代”、三次重病住院,抑或“教育成就事业”“跻身经济大潮”“从政,经商”“进入机关”“主政史河湾”“二线工作”,无不充溢着浓浓的乡土韵味。此类的分量占全书内容80%以上。

乡土之于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你成长于农村、城市,是少数民族抑或汉族,它都是你成长的背景、文化背景,弄清楚了自己的乡土文化,也就找到自己成长道路。家乡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历史变迁与我们生活、生存方式息息相关:“我”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乡土的话题往往是和乡愁联系在一起的。何谓乡愁?是故土的一城一池、一砖一瓦,是来自家乡的一碗水、一盏灯、一道小吃、一声问候。乡愁不仅指思乡之情,也是家庭观、文化观、社会观的具体体现。品读张西才的《我这六十年》,融融的亲情、浓浓的乡情,如春风扑面,似月华入怀,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张西才对家乡故土充满深情,他说:“我的家乡固始陈淋凉亭子,地处两省三乡的接合部。它东濒史河,西临龙山,北依圣塔寺,向南一马平川,沃野千顷……老家真的很美,我在这里长大成人,走上工作岗位,在这里结婚生子,这里是我人生的起点,是我成长的沃土,所以对老家我一直充满着依恋和挚爱。”(《童年趣事》)“过年是少儿们最快乐的时节。每年春节我家最热闹最好玩。从腊月十几开始,母亲就开始准备年货了,鸡鸭鹅鱼、粉条、猪肉、腊东西样样俱全。亲友送的东西很多,好吃的东西多,亲友来人也多,我心中最向往的就是过年。”(《过年》)“陈淋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成长的沃土。这里有我儿时的玩伴,有我的老师、同学、同事、学生,有我的亲人和朋友。我感恩感谢,是家乡的父老培育了我,是亲友的关心帮助了我。今天,我带着组织的信任,带着家乡人民的重托,也带着辉煌和成就回来了,我知足珍惜。”(《主政史河湾》)

家乡的一湾一水、一花一草、一石一木,无不让西才牵肠挂肚。家乡的水宅子、大户的四合院、儿时的打麦场、易楼的菜园地,挖半夏、打猪草、看皮影戏、演样板戏、抓土元……各种生灵、物事都以不同的姿态汇入西才的视野,活跃在他的笔下,是那样的充满情趣。《解放军126医院的一百零一天》里仗义执言的赵叔、视如亲生的干爹戴学才、拍板留医的老院长、悉心治疗的余军医、精心护理的护士小皮球,形象鲜明,血脉情深,表述得刻骨铭心。还有,在《几位老人的离世》这一章,作者对自己与几位亦师亦友的长者、前辈交往的精彩追忆,也是可圈可点的。

一个“情”字贯穿《我这六十年》始终。这里除了有亲情、爱情,还有令人揪心的病情。无论是写父亲母亲、岳父岳母、兄弟姐妹,还是干爸、房爷、麻奶,亲情浓得化都化不开。尤其是一向刚强的父亲面对儿子生死难卜的病情,一会儿“摸摸儿子的脸”,一会儿“掖掖被角”并发出压抑的抽泣,这一细节令人酸鼻。写自己的爱情更是一波三折,但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了一个幸福的家;写病情,令人揪心,愁肠百转,“苦心人天不负”,最后遇难成祥,好人迎来后福好报。

说不完道不尽的南山乡镇、史河岸边,每一座山峦,都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条河道,都充满了诗意;每一座村落,都讲述着一个传奇;每一处田畴,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所学校,都凝聚有汗水。西才就这样将这片沃土的人文历史与一桌家宴、一座庙宇、一副对联、一所旧居联结起来,引出一个个故事、一段段佳话,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在张西才这部充满固始乡土气息和韵味的《我这六十年》里,家国情怀的表述虽然是零散的,但是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是鲜明的。具体说来,有正确处理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期盼人与自然和谐的:“固始南高北低落差大,几场大雨一下,水在山区留不住控制不了,山洪下泄,毁田破路,几天大旱又无水可灌,到目前连我们的饮水都难以自给。如果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来认识,水是战略资源,我们年降雨量是1100毫米左右,是丰水区,正常年份我们境内每年有近11亿立方米的降雨,但留不住,都白白流入淮河、汇于大海了,可我们自己却严重的缺水。所以,从县域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角度,固始必须有自己的大型水利控制工程,而白果冲水库复建就是其中最成熟、最具实现条件的选择。”(《在白果冲水库开工仪式上的讲话》)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诚然,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我这六十年》也不例外。诸如三次就医,写得过于悲情,似可再轻松些。无论如何,瑕不掩瑜。《我这六十年》所呈现的难忘记忆、不疾不徐的叙事风格、恰到好处的夹议夹叙,都是值得称道的。《我这六十年》呈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特殊经历,也是共和国六十年的风风雨雨。祝西才兄弟再上层楼、硕果累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