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迎春
“在潢川就业,我倍感温暖和感动。青年人才公寓、青年人才专线公交车,还有专门的食堂,让我感受到满满的归属感!”昨日,2022年潢川县通过校招引进的青年人才、来自安徽安庆的程湛感慨。
和程湛同批被引进潢川县的人才共有99名。2022年,该县实施首届“百名英才入潢”计划,引进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并通过“99360”培养机制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培养,促进人才快速成长、全面进步。
这也是我市着力推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缩影。2022年,我市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深耕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打造强劲“智力引擎”,奏响人才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铿锵乐章。
引才,构建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万名学子回归工程”,开工建设1万套“美好人才公寓”,首批建设4个“人才驿站”,筹划建设“信才之家”“人才公园”,打造“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为来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流程保障……
这是我市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工作的具体体现。
2022年,我市秉持“对人才一往情深的期待、对招才三顾茅庐的谦卑、对引智久久为功的执着”的“139”工作理念,着力打造“一流创新人才集聚地”,广聚天下英才,助力信阳出彩:
——先后出台《“万名学子回归工程”实施方案》《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工作方案》《高层次人才奖补实施办法》等重磅政策;
——发布《“高层次急需人才池”招聘公告》等各类引才公告500余个,发布岗位需求6817个、人才需求39900人,信息征集发布数量居全省第二;
——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469场,其中线上265场、线下204场;
——招引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义强等一批顶尖人才团队,认定高层次人才4055名;
——创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家;全市共签约入职各类人才21563人(博士22人、硕士672人、本科8612人、其他专业人才12257人),连续四年被表彰为全省招才引智先进单位;
…………
如今的信阳,有舞台、有平台,已成为广大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一方热土。
留才,营造良好环境
“这里人才政策好、就业环境优、生活很舒适,为我研究水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谈及缘何扎根信阳,我市一高校“水稻博士”刘娟道出了一番肺腑之言。
深有同感的还有2022年入职信阳市直单位的张毅然。“一个个适合青年人融入城市的主题公园、一项项引才留才的政策,让我们看到了信阳对青年人才满满的诚意。相信随着越来越多青年人才的回归、引入,信阳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张毅然说。
打造软环境,要使出硬功夫。2022年,我市推出一系列硬核举措,打出礼遇人才“组合拳”,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加大人才支持激励力度。持续开展“信阳英才计划”评选工作,按时兑现入选人才(团队)项目产业化资助资金;积极推荐优秀人才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我市在届“两代表一委员”中有专家人才450名;注重宣传报道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才重才的浓厚氛围……
——着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着眼青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愿景,把我市与青年发展有关的现行政策、项目措施进行了梳理整合、提升完善:着力构建时尚商圈,在市中心城区胜利路步行街、万达城市广场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新消费场景;打造信阳青年生活潮流文创艺术融合街区,实施博客小街改造提升工程,引进培育一线商业业态、先锋潮流艺术、新锐消费品牌……
——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我市成立信阳人才集团,构建“人才+服务+资本+产业”多元化发展路径,推动人才链、创新链、项目链、生态链深度融合;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推进人才认定、人才落户等业务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
育才,赋能乡村振兴
“小麦和油菜已进入打药的关键期,而雨水天气较多,打药怎样不怕被雨淋?我给大家科普一下……”昨日,在淮滨县王岗乡一处麦田里,“信阳市乡土人才”王中海在给当地五六个农民普及农业知识。
今年50岁的王中海是淮滨县一名普通农民,长年致力于钻研农业生产和科技知识,现在是一名农业科技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普及农业知识的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2年,他被评为首批市级优秀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评选是我市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的具体举措。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1年起,市委人才办牵头,联合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信阳市乡土人才认定和支持暂行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乡土人才认定工作,创新引才育才用才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乡土人才12402人。
不仅如此,为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我市还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组建8个省级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8个市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8个科技特派员服务队,服务我市科技特派员数量达到482人。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大力推进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5个、示范乡镇39个、示范园区59个、示范项目和优秀项目113个;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19.1万人……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如今的信阳,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东风强劲,人才之泉翻腾奔涌,“智力引擎”动能澎湃,切实为“美好生活看信阳”汇聚强大智力支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