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尹安伟)近年来,我市通过以争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试点先行、示范性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对信阳茶、“信阳毛尖”品牌的培育、发展和保护工作,在助力信阳茶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信阳毛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为信阳茶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目标引领、政策保障和立法保护。
我市持续深化信阳毛尖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建设,推动“信阳毛尖”先后被批准为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项目。目前,全市已有93家茶企获准使用“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信阳毛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筹建,预计到2025年年底前建成信阳毛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我市建成“信阳毛尖”茶标准体系。市市场监管局在信阳毛尖茶获得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组织编印《信阳毛尖茶标准体系》,经进一步修订,推出2022年版的《信阳茶叶标准体系》,从规范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行为等环节,基本建立健全了信阳毛尖茶标准体系,为信阳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标准支撑。
我市大力发展“信阳毛尖”茶品牌集群化。为启动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报工作,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了《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全市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核准使用企业从无增长到93家。通过“产地+产业+产品”的发展模式,强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信阳设立商标注册服务窗口和商标服务站优势,发挥信阳毛尖区域品牌建设的集聚效应、经济效应和品牌效应。目前,全市茶企拥有驰名商标8件。2022年,全市新增23家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13家信阳红地理专标企业,5家企业被授予“河南省保护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示范企业”称号,信阳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我市持续加大信阳茶产业保护力度。先后与淮河沿线23个城市的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部门共同签署了保护联盟合作协议书,将信阳毛尖等5项地理标志列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地理标志保护联盟重点保护名录。同时,联合市林茶局连续4年开展“春茶市场整治规范行动”,积极开展网上和外地信阳毛尖侵权案件打击工作,有力维护了信阳毛尖茶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声誉,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保护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开展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深化信阳毛尖公共品牌宣传及涉外地理标志保护机制建设,深入推进信阳毛尖全产业链全域发展,进一步提升信阳毛尖产品附加值、区域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