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稻区受限于气候条件,年种一季水稻积温有余,种两季水稻积温不足。为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总战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攻克了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一次播种,两次收获”。通过多年示范推广,发现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省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等比较优势,和一季中稻相比,亩增效一般在500元以上。在常年只种一季稻地区、具有水源保障地区尤其适宜推广。2022年11月4日,市政府出台了《信阳市再生稻发展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我市再生稻面积要突破100万亩。为配合技术推广,现将信阳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摘发如下。
专家们研究出了一套适宜豫南地区的再生稻栽培方法:3月中上育秧、4月中上旬插秧、8月上旬收割头茬、10月中旬收割第二茬,增产效果达30%-50%。
1.品种选择。优质籼稻品种可选择两优6326、天两优616、丰两优香1号、桃优香占、隆晶优1212、黄华占、桃优粤农丝苗等品种,糯稻品种可选择信糯863等品种,粳稻可选择信粳1501等品种。
2.播期。信阳西、南部浅山丘陵地区要在3月10日前播种,东、北部平原地区可在3月15日以前播种。
3.播前准备。用25%咪鲜胺2毫升兑水25斤~30斤浸稻种10斤。先用药液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泡透,籼稻36小时~48小时,粳稻60小时~72小时。催芽至破胸露白后播种。
4.保护地育秧。采用塑料薄膜保护育秧,温室、大棚、小拱棚育秧均可。机插秧提倡采用基质育秧技术。如采用营养土育秧,苗床土要进行调酸、杀菌,预防立枯病。大棚育秧提倡选用双膜育秧,也可选用钵苗机械化摆栽秧和抛秧技术。 (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