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迎春)“今年小麦冻害比较严重,像这种冻过的小麦还有没有产量呢?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昨日,在淮滨县王家岗乡李营村一处麦田里,50岁的王中海一手举着手机,一手拿着刚拔出来的麦苗,通过抖音直播间向大家普及小麦冻害相关知识。
直播一结束,几个农民就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急忙向他咨询田地里遇到的问题。
王中海是地地道道的淮滨县人,在外打工多年后回乡钻研农业生产和科技知识,最终成为一名农业科技专家,带动周边及邻县农户增产丰收,并于2022年被评为首批市级优秀乡土人才。为了更好更大范围为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王中海注册了抖音账号“中海聊农业”,如今粉丝45万左右。他每天通过拍摄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为全国各地的农民分享种田经验。
在淮滨县,提起乡土人才,不得不提河南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晔,一个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好典范”。2021年,他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时间回到2015年。那时在外拼搏多年的杨晔下定决心回乡从事农业,成立公司。他积极向省、市农业专家请教,还先后奔赴湖南、湖北、山东等地学习考察,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把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稻虾共作、稻鳅共作、稻鱼共作”等多种种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稻田生产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同时,他还致力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村里发展观光农业等,带动村民就业。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村民纷纷效仿他发展新型农业,通过新型种植方式增收致富。
“我们通过定期培训、发展订单农业等方式助力村民学习新技能、拓宽增收新途径,同时通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就业。目前合作社带动了三四百人在家门口务工。”昨日,潢川县帛原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80后青年余天生说道。
余天生高中毕业后前往郑州打工,从事建筑行业多年后赚到了“第一桶金”。当看到家乡成为“空心村”,他毅然回乡创业,想通过发展花木产业,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在他的带动下,曾经的“空心村”成了众多返乡青年创业的沃土。2022年,余天生被评为“市级乡土人才”。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王中海、杨晔、余天生是我市着力锻造乡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缩影。
2021年起,市委人才办牵头,联合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信阳市乡土人才认定和支持暂行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乡土人才认定工作,创新引才育才用才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乡土人才12402人。
“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重要作用。除了进行分级分类认定,我们还落实各项激励培养政策,确保这些‘土专家’‘田秀才’‘乡村企业家’持续提升技能、增强本领,发挥更大作用,赋能乡村振兴。”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更好地激励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两年来,我市将乡土人才培养作为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实施乡土人才提升工程,从技能培训扩面、高素质农民培养、电商直播品牌打造、文旅融合提升、乡村工匠培育等多个方面为乡土人才“赋能”,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凝聚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合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