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海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部署,聚焦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最多跑一次” 深化简政放权
走进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综合服务台前的工作人员热情地迎接着前来咨询的每一位市民;楼层指示牌、自主取号机,让市民从进门开始就感受到了温暖和便捷。市政务服务中心集党建党群、综合审批、民生事项、税务办理等功能于一体,各类行政审批事务可在这里实现“一门受理、一章审批、一次办结”,让办事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更为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
为破解群众办事“多头跑”痛点,我市设立了政务服务实体机构,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政务服务体系,涉及行政审批、行政服务、事业性收费项目以及银行相关业务、水电气暖报装业务,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推动“一枚印章管审批”,基本实现从过去办事“多头跑”向“办事只进一扇门”转变。同时,积极推动“跨省通办”,目前全市已实现305余项政务服务事项的“跨省通办”,创新性推出“红帮帮”“绿通通”卡通人物形象为政务服务代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解释各项要求及材料,帮助群众理解办事信息。
出租车司机张师傅的从业资格证即将到期,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更换证件。等待叫号、填表、领证……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不到10分钟张师傅就在指定服务窗口办好了新证,过去这样的业务至少要跑两趟。
简政放权,流程再造,破解办事“反复跑”痛点。我市深入开展“五减一优”,即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减次数、优服务,全市已上线“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125项,实现企业办事材料减少31%,跑动次数减少69%,办理时限减少59%。
强化数据共享,目前信阳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接入单位48家,接入数据6.82亿条,累计数据交换次数为93.6亿余次。“免审即享”平台目前已发布涉及20余家部门的惠企政策2741条,建成包含12万余家企业的企业库,通过政策“大数据”与企业“大数据”双向匹配,为全市150余家企业提供惠企政策“一键申请”服务,推动“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腿”。
优化服务 护航市场主体前行
10月14日,2022首届“信阳企业家日”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信商之家举行,宣布将每年的11月1日定为“信阳企业家日”,进一步释放信阳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尊重、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激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让更多优秀企业家涌现出来。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少。我市创新纳税便利化服务模式,建立税务、人民银行、邮政、人社、医保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开设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和各类代开代征服务点,对减免退税、社会保险费延期缴纳及退费等工作实时跟进,推出“远程可视”办税服务和中心城区通办服务模式,努力打造税费负担更低、办税时间更短、办理次数更少、办税流程更简、税收执法更优的税收营商环境。
“上午提交的留抵退税申请,第二天就到账了,为税务人速度点赞!”河南德亿电器工程有限公司的张会计在收到银行退税款到账信息时高兴地说。
企业的便利,得益于税务部门在办税负担上做的“减法”。自去年6月1日起,平桥区税务局积极落实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实现多税种“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款、一张凭证”简洁申报,简化报送资料、减少申报次数、缩短办税时间,大大提高了纳税人办税效率,减少了办税频次。
为精准聚焦企业诉求,大力服务经济发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我市建设推出“企业码”服务平台,为全市企业量身定制专属“企业码”,搭建起连接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信阳市“企业码”服务平台将企业名称、企业类型、法人信息、组织机构、工商注册、联系方式、办理业务等企业数据统一归集,实行“一企一码”专属管理方式,针对传统企业诉求反映渠道种类多、功能散等问题,“企业码”将企业常用诉求反映渠道进行整合,企业只需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完成政策咨询、解决问题、需求服务、人才服务、免申即享、中介超市、部门评价、意见建议、举报投诉等九大功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个性化精准定制服务,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截至目前,已制作10万张企业专属二维码并主动推送至企业,已受理企业问题1095件,确保“有诉即办、有诉必办”。
强化机制 持续提升能力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
为持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我市先后出台《2021年度省营商环境评价责任分工清单》,明确了评价体系中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确保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推动出台《信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奖惩办法》,明确奖惩对象,强化奖惩措施;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通知》和《信阳市营商环境违法案件调查处理暂行办法》,规范营商环境案件调查处理;编制《信阳市“十四五”营商环境规划》,统筹部署全市营商环境工作。
为精准提升企业满意度,我市建立县区包联部门回访企业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重点企业“三率”回访工作。重点围绕“对当地营商环境工作感知度、企业码使用率、包联企业回访率”等内容,回访全市重点企业,全力提升企业满意度。高质量办理营商环境投诉案件,接受社会各界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投诉举报,建立投诉受理、调查(转办)督办、限时反馈、责任追究的工作闭环。深入推进全市“万人助万企”专项工作。进一步扩大“万人助万企”活动覆盖面,推动“万人助万企”向包含中介服务、文旅、房地产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全覆盖。
为全面推动能力作风提升,我市将全市154家市直单位(含驻信单位)划分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三个类别,采取“市直单位73个热点岗位全市公开比、其他市直单位班子成员和内设科室单位内部比”的方式,建立比武事项清单,压实责任,确保比武事项清单可操作可量化可监督。与此同时,开展“中梗阻”集中整治行动,监督市一级有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职能的单位划定重点岗位,明确重点人员,界定岗位职责,梳理摸排涉及“中梗阻”的问题,建立“中梗阻问题清单”,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持续跟踪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回望过去,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举措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接力再出发,我市将围绕优化营商环境“1318”工作体系——锚定营商环境排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聚焦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企业群众监督反馈“三个着力点”,切实保障“十八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为打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品牌提供内生动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