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当前面对疫情,有两种不同倾向:有人过度恐慌,未感染先吃药,盲目跟风抢购囤积药物,甚至生出了出门“恐慌症”;有人盲目自信,列出了“最佳感染时间指南”,提出“早阳早好”的论调,开始了完全的“放飞自我”。
毫无疑问,这两种倾向,都失之偏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虽然当前防控措施优化了,但对于个人的健康意识、防疫意识的要求反而提高了。疫情防控是全社会的事,也是每个人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保持好个人生活好习惯,外出戴口罩、处处勤洗手、吃饭分餐制、排队“一米线”等,认真履行防疫职责,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只有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守牢守好疫情防控阵地。
三年的防疫经验表明,无论疫情怎么发展变化,保持良好的习惯都是最好的“防护墙”,个人防护都是第一道关口。对于个人来说,做到居家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勤打扫、勤运动,用良好生活方式保护个人和家庭成员健康;主动做好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时,及时做好分级分类诊疗,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尽早疫苗接种,响应国家政策,符合条件的群众尽快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进一步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尤其是60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则应尽快完成疫苗接种,最大程度保护好自己。筑牢个人防疫“防护墙”,不给病毒留“后门”,减少病毒的可乘之机。
回归正常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当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保持好习惯,当好责任人,一切向前看、往前奔,共同走出疫情的阴霾。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