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新县: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


□聂建武 王丽君

寒冬时节,在新县城南的英雄山上,“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巍然矗立,正如它所象征的革命精神,在老区大地赓续相传、生生不息。

沿着石阶逐级而下,便是改造提升后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一袭长廊连结东西,一池碧水倒映轮廓,愈发显得庄重威严、朴实大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刘邓大军积极实施战略展开,相继解放潢川、光山、经扶、红安等县,为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主展厅内,讲解员韩兰正在一遍遍地加强讲解练习。

“讲解员就像传递红色精神的火炬手,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后,更应该不断更新知识,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韩兰说。

位于主展厅正中间的基本陈列《大别山·红旗不倒》气势恢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其他展厅内,更新后的各类场景、雕塑、油画等陈展科技感十足,馆内上千件文物诉说着革命历史,带领着游客追忆烽火硝烟的岁月。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们着力提升陈展水平,丰富陈展内容,构建了‘基本陈列+临展+线上微展’的立体展陈体系,不断讲好‘四个故事’,为游客提供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食粮。”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馆长杨裕盛介绍。

陈展内容的不断充实,离不开革命文物的广泛征集。近日,在郭家河乡叶成焕故居前,叶成焕烈士的继子叶志立向该馆捐赠了父亲使用过的木箱、木升等革命文物。

这仅仅是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加强革命文物征集保护研究工作的缩影。近年来,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面向将帅子女及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文物,组织开展“口述历史”抢救和采集工程,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真正实现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在吴焕先烈士的陈展前,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虽两鬓斑白,却声如洪钟,操着一口流利的豫南腔普通话,为游客讲述吴焕先的革命故事,他就是吴焕先烈士的侄子、义务讲解员吴世友。

“活化”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邀请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道德模范等,生动讲述党史国史和大别山精神,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同时,不断深化红色研学,用活“红色故事小讲堂”,精心编排《我们的红土地》《红薯地里埋银元》等红色情景剧,招募培养600余名“小小讲解员”为游客义务讲解,红色精神在这里历久弥新、光芒绽放。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大别山精神内涵,坚定不移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谈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杨裕盛信心满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