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澄
近期,各地老年人疫苗接种意愿明显上升,有些地方接种需求超平常十倍。一些地方也推出各种举措,让老年人接种舒心、安心、暖心。比如,济南市采取流动接种、临时接种点、延长接种时间、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等措施。苏州市部分地方派出专车接送老年人打疫苗……
老年人口众多是我国的现实国情。在新冠病毒面前,这部分人群又是需要得到重点保护的脆弱群体。从抗疫实践来看,接种新冠疫苗对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有显著的效果,这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同时,我国部分老年人疫苗接种仍存在“不想打、不敢打、打不了”等情况。一些人思想上缺乏接种疫苗的紧迫性,认为打不打都无所谓。一些人患有基础病,担心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需要专业指导。
这些问题涉及必要性、安全性、可及性,要求我们做事要与人民同心,进行更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拿出更加细致的方案,让老年人充分了解接种疫苗的必要性;特别是要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各类接种禁忌,对有顾虑的人群细心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努力实现应接尽接;更要做好医疗保障,针对老年群体特点备足应急措施,适当延长留观时间,及时做好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
在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中,也要防止一些地方出现简单化、一刀切的情况。要做好和风细雨式的劝导,配以细致入微的服务,切实提升我国人群的免疫屏障水平。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