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让“法治阳光”照亮残疾人生活


市审计局加强审计监督保障助残法律落地、政策惠民

本报讯(记者 王凌云)“以法治手段助力特殊群体享受到公平正义的待遇,共同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昨日,谈起今年以来以全市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市审计机关聚焦“残疾人两项补贴”开展“三服务”大比武,推动助残法律政策落地取得的成效,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卢世银表示。

学法、守法,普法、用法,推动法律落实,市审计局努力让一条条助残法规和政策条文,变成一张张惠民答卷和群众的笑脸。

“以前我们根本不了解审计工作,对于《民法典》《残疾人保障法》也了解不多,通过这次市审计局同志上门普法、询问残疾人‘两补’政策等落实情况,我更加体会到党委政府对我们残疾人这么关注关心!”在审计组入户调查时,浉河区东双河镇保民村重度残疾人王庆辉的家人感谢地说,“审计之后,残联部门来了解情况,安排人员为我家平整硬化了庭院,还在屋里免费安装了不锈钢扶手,扶手质量好得很,生活、出行方便了很多。”

家住平桥区的萱萱(化名)是一名听力障碍儿童,按政策需要接受市残联抢救性康复项目资助。市审计局上门实地核查萱萱的补助项目是否享受、资金是否到位、恢复过程是否顺利,这让萱萱的父亲刘先生非常感动。

“萱萱出生后就被查出听力不好,双耳听力损失90分贝。通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筛查,我们来到市康复教育中心。该中心给孩子免费佩戴了两台助听器,同时给孩子做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审计组来了后,详细了解孩子恢复的状况,一直问我们享受的政策是否到位,还建议我们抓紧进行康复评估,不要影响孩子上学。”刘先生告诉记者,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一年多的康复训练,萱萱上月顺利通过康复评估,目前已入学本市一家普通幼儿园了。“非常感谢市康复教育中心老师们的辛苦付出,也感谢审计组同志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

执法者必须懂法。据悉,审计前,市审计局组织有关人员重点学习了涉及残疾人保护相关法律和国务院、省、市关于残疾人两项补贴相关制度、政策,在精准监督和政策衔接上,坚持法为民所立、法为民所用,在审计中切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思想落在实处、落在民心。

经过民政数据比对、专项资金核实、工作延展跟踪,市审计局发现并及时督促“部分重度残疾人未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等问题得到整改,推动相关单位出台了《关于做好我市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动态掌握全市重度残疾人底数,实现了从“人要钱”到“钱找人”转变,努力实现“两补”资金无遗漏、全覆盖。

“我们主要在制度标准规范和资金保障落地上下功夫。通过这次对资金落实和无障碍改造的审计监督,及时督促296万元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专项资金和335万元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拨付到位,惠及986名残疾儿童,有效保障了残疾儿童合法权益。同时,我们深入市政务服务部门,以政策找人,促‘跨省通办’‘全程网办’,提醒584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申报‘两补’,提高了‘两补’动态管理复核精准度,有效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一科科长于文灿介绍。

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公平、正义的需求,就要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下一步,市审计局还将围绕个别县区在落实残疾人“阳光家园计划”工作目标、开展基本辅具器具适配服务项目、残疾人员免费评定、残疾人基本康复项目、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以贯之促整改,以审计力量助惠民政策法规落实、落地、落细。

“用‘法治阳光’照亮弱势群体生活,这是我们依法审计、审计护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坚持审计为民、审计利民的不变使命!”采访最后,卢世银坚定地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