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最是深秋红芋味


老藕

秋天到时,桐叶泛黄,大地打开了粮仓;白露为霜之际,红芋散发出成熟的气息,大地便给粮仓落下了锁。

家乡人称为的红芋,学名叫番薯,又名山芋、红薯、甘薯、番芋、地瓜、红苕、白薯、甜薯、白芋等。据说红芋起源于美洲,约在16世纪末叶传到中国,因其是“舶来品”,所以被国人称为“蕃薯”。红芋产量高,在饥馑年份,常是饥民的救命粮。有学者考证,红芋对中国人口的增长,居功至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可见红薯甚至可以当作一味良药使用。当然,所有这些,是我走出农村以后才知道的,在我年少时的记忆中,红芋只关于吃。

我出生的村庄属于浅山区,非常适合种红芋。立春过后,人们就开始整理育种的红芋园子,把猪粪、牛粪、草木灰等农家肥沤在一起发酵,几天后,把这沤好的农家肥挑进红芋园子里,厚厚地铺在园子的地面上,再加以深翻细作,把土地整理得又松又软,用犁、锄头等工具整出道道岭子。过了春分,把精挑细选出来的红芋母子(红芋种的俗称)埋进岭子里,在岭子上泼上一层稠稠的人粪尿。这层人粪尿既能给红芋幼芽提供养分,又能提防孩子因饥饿而偷红芋母子吃。一周左右,紫红色的红芋芽就从土里钻了出来。红芋芽见风即长,长到半尺来高后就弯下身子,顺着岭子舒展着枝条。家乡人把红芋苗称为“红芋秧子”,顾名思义,秧子是用来繁育的。谷雨前后,人们把红芋秧子剪成一段一段的,扦插到红芋地里。

红芋苗很贱,极易生长,红芋苗插入地里后不久,就茎长叶生。夏季里,红芋的藤蔓不断蔓延伸展,彼此缠绕覆盖着,椭圆形绿色的红芋叶一片挨着一片,密密麻麻,绿油油的,微风吹拂,叶子晃动,红色或青色的红芋秆(叶柄)时隐时现,紫红色的细碎的红芋花也在密密的叶子下眨着眼睛,妩媚娇羞,美丽极了。

秋风起时,稻子黄了,红芋叶颜色由碧转深。人们开始打红芋秆。红芋叶可以清炒着当菜吃,也可以和粮食混在一起做“菜饭”吃;红芋秆外面有一层筋,撕掉筋,把秆切成一段一段的,佐以秋后青辣椒一同炒,炒出来的红芋秆微辣,又脆又甜,吃了还想吃。红芋秆如果不撕筋直接炒也能吃,但筋不易嚼断,吃起来不清爽。夏季不宜打红芋秆,打了会影响红芋的收成。待收完稻子,割了芝麻,拔起大豆,扯出花生,时令便到了深秋,挖红芋的季节到了。挖红芋前,需先用镰刀割去红芋藤。红芋藤晾干后,能做柴烧,也能加工粉碎作为猪饲料。挖红芋,可以用锄头沿着红芋岭子挖,也可以套牛用犁铧犁。用锄头挖,费时费力但挖出的红芋破损少;用犁铧犁,省时省力但挖出的红芋破损多。世事很难两全其美。

红芋可以生吃,因其品种不同,味道也多样,有的像苹果那样脆生,有的如梨子那样多汁,有的似板栗那样硬实。相对于生红芋,熟红芋的味道更好。吃熟红芋,最通常的吃法是把红芋同干饭、稀饭(米饭、粥)一起煮,或是用锅单蒸。把红芋蒸熟,切成一片一片的晾成红芋干,是那时农村孩子冬季里难得的零嘴。我们孩子最喜欢把红芋放在灶膛里烧熟吃,烧红芋的味道比后来的烤红芋味道还要香。红芋在灶膛里烧熟了,还没从灶灰里扒出来,那独有的焦香气就从灶口往外飘,引诱得人直流口水。有时刚闻到一点香气,性急的孩子就用火钳把红芋从灶灰中扒出来用手按,看看焦黄的表皮里是否松软了,如果还没松软,再把它送回柴火灰中焖;如果松软了,就急急地用左右手互换着拍掉红芋皮外的柴灰,撕掉红芋的外皮,掰开熟透的红芋,一边吹着气,一边吃,因为烫。红芋有时在灶膛里焖过了头,外皮被烧得黑乎乎的,我们也舍不得扔,剥开碳化了的硬壳,里面少许红芋瓤金黄金黄的,吃起来特别的粉或甜,吃完后,双手不仅是黑乎乎的,连嘴唇一圈也是黑乎乎的。红芋还可以打粉制成粉条,红芋粉条炖白菜大肉,味道好极了,是我们家乡春节的传统菜。红芋虽是粗粮,但收成重,家乡人为填饱肚子曾广种红芋。红芋收多了,一时吃不完,就下到地窖里贮存着。窖是土窖,口小而底大,深约三米,挑选没有破损的红芋下到窖里,再用一捆稻草把口封着,随吃随取,非常方便。如今,早已没人把红芋当主粮吃了,连“红芋”这一名字除了一些老年人外,也极少有人叫了,现在人们普遍把“红芋”称为“红薯”,把它当着调剂品或是保健品来吃,有些养生专家说红薯可以防癌。

又是一年深秋季,雁已南飞,新鲜红芋上市了,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城市拐角处,不经意间你就能与卖烤红芋的撞个满怀。一个老头,一个老式汽油桶改装成的火炉,一篮带着泥土气息的红芋,苍凉的叫卖声,烤红芋的焦香气,总能打动你心底的柔软。每年深秋凉风起时,我都会买红芋吃,与其说是为了重温儿时关于红芋的记忆,不如说是为了品尝人间滋味。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