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博 盛 鹏 通讯员 向宣垣
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光山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特别是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亲临光山县考察调研,为光山县振兴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光山县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奋勇争先,努力实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目标。如今,光山县发展蒸蒸日上、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节节攀升,正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
锚定目标、务实重干
全面发展后劲更足
为了加快振兴发展,奔向美好生活,光山县提出“建设富裕文明红色光山,在落实‘两个更好’、加快老区振兴发展上作示范走前列”的目标,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至2021年年底,生产总值完成260.1亿元,较2012年年底125.1元,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亿元,较2012年年底3.4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较2012年年底16668元,增长180.4%;农民人均纯收入18931元,较2012年年底7025元,增长169.5%。先后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产粮大县、国家卫生城市等3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在中央办公厅的定点帮扶和省市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万众一心、尽锐出战,谱写了高质量脱贫的出彩篇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731户100038人全部脱贫,10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到光山考察强调的“贫困帽子摘了,攻坚精神不能放松”的重要指示精神,光山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提升。乡村振兴蹄疾步稳。坚持以先行先试的模式,在信阳市率先实施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光山县考察路线,以“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为主题,着力打造“河南省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区和鄂豫皖高品质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全力塑造“红色光山、原乡生活”品牌。共谋划实施项目五大类55个,计划投资64.06亿元,已完成投资23.12亿元。通过积极探索,在资金投入来源、基础设施后续管护、农村资产“三变”等方面,创新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农业大县的优势,推动农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努力形成“一稻(绿色水稻)、二油(茶油、菜籽油)、三特色(茶叶、肉牛、蔬菜)”的产业格局。围绕建成“1+1”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了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静脉产业园二期、装配式建筑、源网荷储零碳等新兴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构建了大气环保装备、纺织服装、平煤神马光山超硬材料、长垣光山飞地经济等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开设各类网店2.6万家、从业人员超5万人,大锐城智慧电商物流园加快建设,北京新发地光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成使用。
勤政务实、倾心为民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光山县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县城品质不断提升,完成城区10条内河生态治理,建成城市书房6个、体育公园4处,新建盛湾、方楼、七星湖、颖园等城市公园和街角小游园16个。以城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为抓手,配套建设乡镇农贸市场、街头游园、公共厕所,实现了农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中国天然氧吧。统筹推进河湖保护管理及“四水同治”工作,出境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大力推广城乡垃圾分类,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光山经验”在全国供销系统推广。抢抓“双碳”政策机遇,实施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美丽生态”正加速转化为“美丽经济”。生活品质持续提升。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不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持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54所中小学和23所中心幼儿园;投资建设“十五年一贯制”学校,紫光湖高中一期今年秋季已招生;高考、中考成绩持续领跑全市。群众健康更有保障。实施县人民医院迁址新建,扎实推进公立医疗机构医养结合项目。群众就业更加充分。大力举办“招才引智”“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获得“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全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荣誉称号。
转变作风、提升效能
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坚持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抓基层、打基础,转作风、提效能,推动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基层治理有力有效。扎实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活动,县直单位支部与村支部结对子,建立帮扶事项清单。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了“人在网格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深入开展“三星”文明户创建和“饺子宴”活动,组织留守老人、儿童一起吃饺子、话家常,勤劳致富、节俭文明、孝老爱亲的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相结合,以实绩论英雄,不讲资历、不论经历,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和疫情防控一线,一批知重负重、担当实干、群众公认的好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扎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在全市率先推行县直单位股级干部轮岗交流机制,对于碌碌无为的干部该撤换的撤换、该调整的调整。全县党员干部勇担当、敢干事,部门之间、乡镇之间、干部之间形成了“争先进位谋出彩”的良好氛围。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以打造规范化、法治化、透明化的发展环境为目标,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严厉问责插手工程招投标和向企业、群众“吃拿卡要”者,大力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在2021年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光山县营商环境位列全市第二、全省第66位。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到2020年,信访工作由2015年全省挂牌督办县,转变为全省县(区)第一;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由2015年的全省第155位,跃居全省第2位。在2021年信阳市平安建设综合考核中,光山县信访工作和执法满意度均位居全市第一。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光山县93万人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解放思想、务实重干,奋力在加快老区振兴发展上做示范走前列。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