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尹 斌 通讯员 杨绪伟
一山一水,尽显新气韵;一街一巷,焕发新活力。新时代、新征程,九万里风鹏正举,锦绣商城奋楫扬帆正当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商城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围绕“康养商城”的主题定位,依托丰富的红绿旅游资源,实施政府主导、政策激励、全域布局、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商城县全力整治乡村生态环境,打造“全域大公园”和大别山核心旅游目的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十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歌舞之乡”“中国炖菜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美丽县”“中国氧吧县”等国家级殊荣;上榜“2021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被评定为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旅游树品牌
“为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今年年初,我们修建了一条长1100余米的空中滑道,还陆续增加了‘飞鱼海棠’‘步步惊心’‘银球飞跃’3个3D画和长230余米的‘飞天魔毯’项目。”日前,商城县金刚台西河景区负责人江建军介绍。
据了解,该景区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探索“旅游+体育+教育+互联网”等行业新模式,逐渐发展成了集生态旅游、研学旅行、地质科普、户外拓展、高山峡谷漂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景区自2014年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千余万人次,市场扩展到鄂、豫、皖、苏、浙等10余个省市。
据商城县全域旅游创建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已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3家、AAA级景区4家,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各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各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该县还深入挖掘本地民俗文化内涵,以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康养休闲为主题,集中规划打造了里罗城、黄柏山、汤泉池、西河、达权店5大精品民宿集聚区,建设豫南最大的民宿集群,目前已打造旅游民宿300余家。
近年来,商城县在北京、郑州、武汉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数十场次。承接、举办全国徒步大会、中国长征汽车拉力赛、美丽中国茶乡行等国家级活动和“民俗文化节”“插秧节”“花朝节”等极具商城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创新云端营销,开设商城旅游抖音和微信官方公众号,并借助央视《美食中国》《远方的家》《乡约》等栏目进行宣传推广,塑造和巩固品牌形象。此外,今年3月2日至15日,该县还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城市天气预报》栏目郑州窗口开通打造“寻梦红色大别山 豫见美好商城县”全域旅游形象宣传,助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商城县有近200家企事业单位为旅游产业提供服务支撑,旅游从业人员7000余人,近4000户群众靠发展旅游增收致富,近5年累计接待游客约28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7亿元。
茶旅融合添活力
绿水青山逶迤,茶园阡陌纵横。10月7日,记者驱车来到紧邻鲇鱼山水库的汪岗镇韩冲村万亩生态茶园,这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许多游客与当地茶农穿梭其间,采茶、拍照、品茶、赏景,乐在其中。 “国庆长假期间,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到外地游玩,而本地的很多景区就成了我们假期必来的打卡点。和好友们一起来看看风景,拍拍抖音,感觉非常开心!”游客安娜笑呵呵地说道。
为了做大做强茶产业,着力打造“商城高山茶”区域公用品牌,商城县成功注册商城高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制定和实施商城高山茶团体标准,统一茶包装。2021年4月,以“游览高山茶园,体验手工制茶;品尝商城炖菜,感受非遗盛宴”为主题的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美丽中国茶乡行·食在茶乡”活动成功举办。截至去年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21.3万亩,开采面积18.8万亩,年产干茶520万公斤,综合产值超18亿元。
“近年来,我们坚持‘茶文化与茶旅游并重’原则,按照‘以茶产业推动旅游、以旅游带动茶产业’的发展思路,统筹推动种植、加工和生态茶园观光旅游一体化发展。”商城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怀峰说。目前,该县已向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成功申报“红色传承,感受幸福生活新时代——商城县大别山红色传承茶旅三日游”精品旅游线路,精心选点建设茶文化旅游小镇、茶产品展示厅,充分挖掘茶文化,开展茶品鉴、采茶体验活动。在旅游公路、景区树立商城高山茶标识牌、茶文化石,打造“美丽中国茶乡行”活动和“美丽茶园”摄影基地,成为游客打卡地。
截至目前,商城县茶旅游从业人员已达1.3万余人,带动5万余农户,年实现利润1.2亿余元。茶旅游经济对于全县GDP的贡献逐年加大,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交旅文创促发展
在大别山高速鸡公山至商城段,机械轰鸣,车辆往来穿梭,前期临时建设工程正在加速推进,这是该县提升交通旅游服务品质,推进“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的重点项目之一。“到2024年,全县将实现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旅游公路‘四网’,以及阳新通道、淮麻通道、沪陕通道、沿大别山通道‘四通道’的融合、互联互通,3A级以上景区二级公路全覆盖。”该县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股股长于翔介绍。
“我们优先全域旅游创建的政策保障,3年来累计投入旅游专项资金超过两亿元,同时吸引社会资金16亿元投入到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在全县781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旅游项目达251个。”商城县长鲁新建告诉记者,该县立足大别山整体旅游开发,仅2021年,就升级改造国省干道、旅游道路和城区主干道50余公里,高标准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建成8个游客服务中心、7个旅游驿站、14个生态停车场,新改建A级旅游厕所等155处,新增各类旅游交通标识指示牌近800块。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全面提升智慧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县财政每年还拿出3000万元,设置专项旅游发展资金,出台《商城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10余个政策文件,根据旅游企业投资的成效实施“以奖代补”,及时兑现奖补资金。
商城县加强对全县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分层分类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保护名录库、发展项目库;创作《诗画商城》《八月桂花开》等旅游演艺节目,开发“商城有礼”品牌系列旅游商品,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立足“康养商城”的功能定位,围绕“美好生活看信阳·康养旅居在商城”的品牌塑造,按照“三道”(黄金“绿”道、长征“红”道、乡村“古”道)、“六园”(黄柏山森林康养园、汤泉池温泉康养园、里罗城乡村康养园、金刚台运动康养园、西北片农耕康养园和城区综合康养园)的空间布局,围绕一个“康养”大主题,发展九类康养产业——森林氧疗、高山茶饮、温泉水疗、商城炖菜、农事体验、乡村休闲、康体运动、医养结合、文娱研学,丰富壮大系列康养产品,形成“吃商城炖菜、住商城民宿、听商城红史、品商城野茶、赏商城歌舞、沐商城氧吧、泡商城温泉、登商城高山、游商城田园、购商城特产”的消费链条,不断强化“景养眼、林养肺、泉养肌肤、食养胃,动养筋、静养心、医养身体、文养魂”的市场口碑。
近年来,商城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市委“1335”工作布局,将产业绿色崛起、花园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扛旗、品质生活引领与交旅文创出彩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围绕“四个商城”建设,开展美丽家园行动、四级文明共建等活动,与全域旅游创建同频共振,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联动力,建立商城旅游专家智库,与6家高校建立校地合作关系,聘请业内权威担任旅游顾问,提供智力支持。通过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全域旅游建设,在商城县形成了“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全员共建”的浓厚氛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