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迎春 通讯员 朱同留)深秋时节,记者走进信阳农林学院,只见图书馆前绿草茵茵,两旁栾树花开满枝头。左边的耕读文化长廊三三两两看书的学生朝气蓬勃,右边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长廊引人入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板、条幅随处可见,浓郁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该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其作为育人之本、兴校之基、办学之魂,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继2002年连续四届获评“省级文明单位”之后,2020年,该校又成功转评为“河南省文明校园”。学校始终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大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切实推进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汇聚精神力量。
高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该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把立德树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探索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强化思政育人,实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文明素养提升工程”“艺术飞扬”系列思政工作品牌、“牧医红专”育人工程获评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获评为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连续3年获评河南高校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提升教师形象,打造学校品牌,保障学校健康发展。长期以来,该校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健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多次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宣传活动,着力打造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师资教育队伍。近3年来,先后20余人成为河南省文明教师、文明网民、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近年来,该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着力推进大别山生物多样性标本馆、耕读文化和乡村振兴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校园整体的绿化、美化、亮化,形成了良好的花园式校园育人环境。同时还重点打造文体活动优秀品牌,在党建和思政工作、文化建设、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方面特色明显,学校文化育人氛围浓厚。同时,还通过深化平安校园建设、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巩固宣传阵地建设、强化舆论引导等多种方式,着力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给师生们提供一个平安、和谐、美丽的文明校园。
文明创建重在建设、贵在坚持、难在保持、活在创新。下一步,该校将进一步加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力度,切实把创建工作与学校改革发展紧密结合,不断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创建活动,努力把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