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清风浩气有知音


——余英茂和“留馀·山高水长艺术馆”

卢孝青

要说余英茂和他的留馀艺术馆,便绕不开他的众多书画高朋。

其一之韦选毅,堪称当代国画大师,创作无数,获奖无数,被国家永久性收藏山水画巨作3幅:《浩气正清华》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中央大厅,《清风万里醉群山》悬挂于人民大会堂香港厅,《龙脉》悬挂于中南海贵宾厅。

据称,其作品欲购者众,某富豪以车载钱求而不得,然大师竟将大作免费赠予深山一隅的“留馀·山高水长”艺术馆,且曰:艺术当与知音人。

文人风骨,亦如良禽择木,时人不禁叹问:此为何馆?馆主何人?馆亦何来?

良才大爱大情怀

余英茂,1964年生,河南商城人,笔名荫茂,同道人呼“茂公”,后文以“先生”称之。

余先生1983年初创文学作品,2004年入中国作家协会。余先生出版诗集、小说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等57部作品,已然著作等身。其《绿之恋》《太阳与黑子》《永恒的碑》等十余篇(部)获省级和国家级奖项。

余先生青壮年时主业新闻,先后任《解放军报》编辑,郑州晚报社处长,《中国国防报》记者,《名人传记》运营总监等。后兴办实业,亦为名企业家,任留馀集团董事长兼留馀文化研究院院长等职,有企业实体若干,且有公司挂牌上市。

余先生工作和生活有显著的文化情结、文人情怀。先生言及自己,“农家子弟出身,如果不是赶上国家恢复高考的好政策,无依无靠的农村娃是永远没有机会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在城里安家落户、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的。”对美好时代心怀感恩,加之质朴乡风、优良家风的熏陶,先生年轻时就助人为乐,因其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好打抱不平,乡友多传其慷慨好义之名。身边工作人员言及余先生,亦多赞其重诺守信、一身正气、处处为别人着想。

余先生重教尊师,席间若有老师在场,无论是否教过余先生,亦无论是否相识,余先生都要将其延至上座,敬之有加。

及至事业有成,余先生更情系乡土,致力慈善,为贫困地区捐建、募建1300余座图书馆,其中对家乡县高中的图书馆投入达800多万元、为家乡中小学援建图书馆400多座。

余先生言:“我在求学的时候,家里没有什么书……即使是读书这样艰难,夜晚的乡村寒气袭人,一灯如豆,昏暗的煤油灯下我读‘毛选’(《毛泽东选集》)仍然津津有味,手不释卷,以至于鼻孔都被煤油灯熏黑了。”“如果有什么成功诀窍的话,那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哪怕有一个孩子,就读了一本书,甚至只是书里的某一句话对他有触动,而让他的命运有所改变,我做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可见先生初心之诚。

余先生家乡长竹园有古迹名胜“顾荆乐堂”,又名“行宫”,乃为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伪县长顾敬之的住宅。该建筑集宫殿式和城堡式为一体,于此深山僻壤之地,更显规模宏大,气派森严,极具历史、人文和旅游价值。然久历风云,日渐损毁,2003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余先生出巨资修复,2007年对外开放,象征性收取门票10元,以使家乡文物得以持续保护。2004年,顾荆乐堂经信阳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先生最喜“留馀文化”,6处文化产业,馆额皆以“留馀”二字居首,后缀四字分为“山高水长”“地久天长”“水暖情长”“意深味长”“福绵寿长”“源远流长”。其中5处为公益性艺术馆,3处建于家乡商城,皆免费向社会开放。

余先生推崇的“留馀文化”,乃是豫商精神的传承与写照,是家族兴旺的智慧宝典,也是中国文化之中庸思想的体现。先生的文化产业及财富格局,既是他的精神家园,也是他为余氏家族和家乡人积累的文化财产。

每逢秋季开学前,余先生又不吝钱财、不辞辛苦,为家族子弟捐资助学、题字赠书、殷殷寄语,希望年轻后生们多多用功读书,以知识改变命运、用能力建设家园。

在极度贫困的年代,余先生母亲含辛茹苦养育8个子女,并以优良家风对子女言传身教。余母生前获家族荣耀“余氏好婆婆”称号,余先生亦是公认的至孝孩儿。余母身体尚健时喜乡村老屋,喜在田间地头活动筋骨,余先生工作在外,不管多忙,每至母亲生日及节假日,必要赶回老家,奉母尽孝。余母年纪渐老,先生在县城建“留馀·福绵寿长”邸馆,请专人照料母亲。余母慈眉善目、一生勤劳,日常打扫,把邻居门前也都清扫一遍,又喜种菜劳作,先生便把大片土地辟成菜园,以随母心。余母耄耋之年仙逝,先生于族中又公布6项公益措施,志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以承母愿。

留馀·山高水长艺术馆

余先生此馆闹中取静,位于大别山腹地河南省商城县城关西北处,2017年5月建成,免费开放,社会各界人士皆慕名参观,家乡学校亦纷纷组织学生观摩学习,接受美育和艺术的熏陶。

艺术馆大门馆额及对联系余先生自创、名家友人书写。联曰:“事留馀地天空海阔,艺无止境山高水长”“出城二三里远离红尘释怀放心只藏翰墨丹青原拓钧瓷明月清风以品馀闲延馀年留馀梦,入世五十载不脱世俗抱朴守拙唯有淡饭粗茶老酒新曲红袖黑七而顺人性阅人世乐人生”。

如此俗雅互见、意味深长之诗词歌赋、楹联牌匾,馆内各层各室随处可见,亦多为先生即兴创作、当代名家倾情书写,真草篆隶,铁画银钩,落纸云烟。

“一张好拓片,一座四合院”,乃言拓片之珍贵,而该艺术馆3层楼中,每层都有大国工匠李仁清的高浮雕拓片展布,艺术馆规格之高可见一斑。

二楼三楼布局,前有专馆,后有宏阔展厅,如吴世杰、陈世忠、余贵明、冯文亮、冯岽智、李昌桂、齐汉文、樊学山、张振威等老家名人作品亦设专馆展示,可见茂公情重乡土,爱才惜才敬才之雅量高风。馆内更有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黄胄等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师的珍宝,有赖少奇、韦选毅、王西京、欧阳中石、刘炳森、周尊圣、刘文西、方楚雄、李乾山、李家原、张海、苏士澍、宋华平、周森、蔡春礼、何家安、桂行创等中国当代大批书画名家精品。

艺术馆二楼整体谓之大河奔腾,盖寓意家乡吴头楚尾之商城县,文脉滔滔、源远流长之气象。三楼则分设“大方之家”“大师真传”“大国工匠”“大将风度”“大山之子”“大匠运斤”“大隐于朝”等展区,书法、篆刻、版画、国画、油画、叶雕、拓片、钧瓷等,精品之作多多,汪洋恣肆,气势恢宏。

钧瓷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黄金有价,钧瓷无价”“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中国钧瓷界泰斗闫夫立的“和谐鼎”“长寿瓶”“寿桃”等国礼级作品于展馆三楼熠熠生辉,瑰丽多姿,惊艳世人。艺术馆馆藏之繁富珍贵,高情逸态,雅韵清致,慕名而至者无不啧啧连声、叹为观止。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