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浉河三期工程:重现浉河乡愁记忆


□本报记者 邹 乐

总有一个故事能触动内心,总有一处地方能唤起乡愁。

秋日里,记者走进浉河三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湿地科普区,这里水清影浅、林木斑斓,芦苇摇曳、白鹭起舞;这里山水草木与城市相融相生,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尽显。

浉河三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西起浉河福桥,东止于珍珠大桥以东2公里处,北至浉河北路,南接浉河南路。总规划面积921.83公顷,其中陆域面积468公顷,总投资26.57亿元。

为让市民享受更多的生态福利,治理过程中将水域和陆域统筹考虑,使河槽、滩地、岸坡、道路形成稳定的生态廊道,并与周边田地、山林一起组成开放的生态空间,形成集防洪、生态、文化、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绿廊,成为信阳绿地系统中的亮点。

“项目建设内容为生态蓄水工程,主要是新建三座橡胶坝;生态治河工程,包含河道的清障疏浚、新建生态护岸、重塑现有河心洲,新建电西沟湿地、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沿岸支流河口湿地,保护现有杨树林、板栗林,种植水生植物等;桥梁工程,主要是新建工十路桥、城东路桥;园林景观工程,包含‘一脉、两带、六区、多景’。”浉河三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部负责人魏小果介绍。

虽是秋风萧瑟天渐凉,但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桥梁工程施工现场依旧热火朝天,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抢抓工期。工十路桥与城东路桥两座桥紧邻京广高铁及京港澳高速,设计创意来源于《诗经》中“丹凤”“朝阳”和楚国文物“虎座凤架鼓”,造型独特,大气美观。

“目前两桥整体完成70%,建成后将极大缓解浉河南北沟通不畅的问题,对促进区域开发及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也将成为我市新的文化名片和对外展示窗口。”项目实施机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现场指挥部人员张军说。

漫步民俗拾趣区,这里有花伞元素与景观灯设计相结合的景观亭,豫南花鼓戏乐器鼓为元素搭建的廊架,展示浉河泛月等信阳古八景设计的书画广场,观看皮影表演的圆形剧场……市民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能充分感受豫南独特的地方非遗文化。

以河道生态景观为特色的园林景观工程,着力打造生态野趣的水岸风光,构建滨水生态带、健康运动带以及串联表现生态文化、茶文化、地方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书画艺术文化的景观场地,建成后能有效提升信阳东部地区绿色发展基底。

“浉河三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展现以湿地为主的滨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自然的滨河风光,将生态文化的观赏性、科教性、参与性进行设计融合,提高城市生态水平的同时唤起市民的浉河乡愁记忆。目前,已完成总工程的80%,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除两桥外工程的剩余工程,达到局部对市民开放的条件。”张军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