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力量”的支撑不可或缺,这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也是信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去年以来,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保护乡村绿化成果,有序推动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乡村建设项目深入实施,持续增加乡村绿化总量、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河南省绿化模范乡13个、国家森林乡村48个、省级森林乡村24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3个。
强机制优服务释放“生态效益”
“我们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擦亮‘美好生活看信阳’的生态底色。”胡正友告诉记者,8月份召开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通报了我市2021年度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的指标“蓝天碧水净土森林覆盖指数”位居全省第一,以环评审批为主要配合的项目保障、信用环境建设、企业权益保护等8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基础上,将每月7日作为“三服务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倾听企业、项目建设单位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跟踪督办落实,限期解决。同时,为进一步健全长效服务机制,研究印发《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十条》,制定强化主动服务、压缩审批时限、柔性执法检查、加速绿色转型等10条具体举措,实现惠企纾困政策直达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涉VOCs企业专项帮扶等各类企业服务活动28次,主动服务企业360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700余个,帮助企业降低治污成本1800余万元,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
全面推行线上审批,推行“不见面”环保审批,采用视频直播、视频录像、现场照片等方式现场勘察,采取专家函审、网络视频会审等不见面方式开展技术评估,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方便……市生态环境局这种“店小二”式的全程服务不仅推动了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更为企业落地信阳带来了阵阵清风,为全市营商环境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当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1335’工作布局,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战略发展的机遇期,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以更高的标准和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谱写信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谈及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胡正友信心满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一个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的生态信阳正阔步走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