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近年来,信阳境内先后实施十余个一级公路改建项目,G107、G312线绕信阳城区段一级公路新建工程等加快建设,国省干线路况明显提升,主干公路实现城乡全覆盖。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2.7万余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43.48公里。国省干线公路27条(国道6条、省道21条),通车里程近3000公里,占全省干线公路的9.7%,全省排名第二。
脱贫攻坚中,全市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农村公路总里程2.3万余公里,居全省第二位。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光山、潢川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淮滨示范县创建年内有望实现,新县率先创建成为全省首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据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彭荣贵介绍,全市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9133.8公里,改造危桥3.28万延米,实施安防工程4387.28公里。我市6个原国定贫困县、2个原省级贫困县交通面貌明显改善,提前一年半完成国定、省定贫困县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兜底性任务,所有易地搬迁安置区实现至少有一条对外通畅出口,全市行政村、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
民航水运凸显老区新优势
2018年10月28日8时20分,信阳人民将永远记住这一历史性时刻: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20型客机,稳稳降落在明港机场跑道上。老区人民多年的“飞天梦”终于实现。
从2018年通航至今,明港机场已开通航线19条,通达国内21个城市,累计完成起降26954架次,旅客吞吐量235.5万人次。
民航运输一枝独秀,淮河水运优势凸显。今年1月4日,几艘满载家具的货船汽笛齐鸣,从河南省最大综合性单体港口——新建成开港的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区缓缓驶出,沿淮河下行至江苏淮安港、浙江嘉兴乍浦港等地,再转运至欧美地区。
由淮安港和嘉兴乍浦港发出的集装箱班轮,也往淮滨驶来。淮滨中心港区开航即与国内多个港口成功达成集装箱运输合作,信阳全面开启内陆中原“通江达海”“海河联运”新时代。从开航至今,淮滨中心港区已完成件散货吞吐量264万吨、集装箱6488标箱,7个月就完成全年集装箱吞吐量。
据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孔军介绍,信阳辖区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371公里,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港口有4个,年吞吐能力达1575万吨。
6月25日,全省“两河两港”内河航运重点项目在信阳息县、周口沈丘同时开工,其中淮河淮滨至息县航运工程息县段、淮滨至三河尖航道提升工程、信阳淮滨港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等三个项目同时启动,总投资高达70亿元。信阳正大力推进淮河通江达海运输通道建设,实现淮河淮滨至省界段全年通航。
客货运输构筑综合性枢纽
信阳作为全国127个(河南省5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大别山革命老区重要的区域性互联互通综合交通枢纽。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已建成金牛山物流中心,信阳工业城物流中心、潢川经济开发区大别山铁路综合物流园正加速推进,现代化、集约化的货运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多式联运加快发展,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淮滨县入选河南省18个区域物流枢纽,淮滨港入选河南省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据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科科长杜光武介绍,全市已建成客运枢纽场站2个、货运枢纽场站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3个、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17个、乡镇综合服务平台35个,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通客车,行政村通车率达100%,客货枢纽场站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中心城区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下线私营车辆180台,提前3年结束了信阳私营挂靠经营公交线路的历史,公交营运线路全部为公车运营。新开通10条公交线路、7条定制公交线路,优化调整11条公交线路。新购置200台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投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公交车近600辆,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7标台,日均客运量10万人。持续加强公交场站建设,新建10个公交场站,城东停保场、城东中心站、高铁南站等6个城市公交场站已建成投用,另有4个正在加紧建设,中心城区公交“无家可归”的历史彻底结束。
农村客运得到长足发展,全市实现全部建制村“公交化运营+班线客运”模式的“一元客车”村村通,潢川、新县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域内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营,连接城乡、通达村庄的农村客运网络逐步形成。“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走在全省前列,潢川、息县、商城等9个县(区)获评省级“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示范县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市邮政管理局局长龚斌介绍,近年来,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全市所有行政村快递网点全覆盖,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形成了“县城有园、乡镇设站、村庄布点”的三级城乡物流架构,打通了农村物流上山下乡“最后一公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