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勇攀科技自主高峰


——全市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营造喜迎二十大的浓厚氛围,展示全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非凡成就,今日起,本报在一版开设“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专栏,重点围绕基层治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产业绿色崛起、花园城市建造、乡村振兴扛旗、交旅文创出彩、品质生活引领等方面推出一批重点稿件,突出反映老区振兴发展成果和全市干群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为打造“两个更好示范区”、美好生活目的地凝心聚力,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本报记者 赵雪峰 李 宇

打开时间卷轴,定格空间坐标,每一页、每一处都记录着全市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骄人成绩——

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开发区(管理区)改革,全面推进“一区四园”建设;

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揭牌,打造引领信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全省开发区改革的试验田、对接长三角和大湾区的“桥头堡”;

全市共组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13家,7名高层次人才入选河南省“中原英才计划”,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2家,累计争取“科技贷”资金2.65亿元;

202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奖数量史上最多;在河南省2021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中,“创新创业活跃度”这一指标总体得分位列全省第8位,较上一年度前进8个位次……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任务的首位,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已成为引领全市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一座百业创新、万企竞逐、人才集聚的豫东南新城在奋力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愿景中阔步走来……

集群发力 加快壮大创新主体

75.7米、81米,看似普通的两个不同长度单位,却是河南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迈向科创强企的又一里程碑。总投资8亿元的河南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信阳新能源产业园75.7米、81米长风机扇叶生产项目,历时一年建设,于今年8月正式投产达效。

河南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自豪地说,随着信阳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和更多新项目在信阳投产,坚定了集团将信阳智能产业园规划建设为全集团规模最大、制造能力最强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的目标。

未来,这一片片风机大扇叶转动起来,将汇聚成为信阳千亿级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而在今年,由河南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牵头申报“河南省风电装备及多能源耦合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组建成为信阳市首家河南省技术创新中心,为打造千亿级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今上半导体(信阳)有限公司、信阳市金瓜奇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河南省大赛决赛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国家创新创业大赛。

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建设,仅2022年全市第一批高新企业就申报103家,比2021年同期增长54%。同时,加快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打造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成长链,2022年已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0家,超过去年全年总数70家。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晓赟表示,下一阶段,全市将重点围绕有知识产权、有研发费用、有申报积极性的大中型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新引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补充壮大高企培育后备库,继续分级分类培育科技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激活动能 加快培育科技人才

人是创新的原动力和主体,人才是推动创新的第一资源。

今年4月,随着信阳万华无醛生态产业园项目在羊山新区破土动工,高端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也随之提上日程。

4个月后,河南省万华大家居产业院士工作站揭牌。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义强率领的科研团队正式入驻信阳,通过发挥校、地、企三方优势资源,努力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发挥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共同推动信阳绿色制造产业发展,引领我国大家居产业绿色低碳与智能化发展。

小小的院士站落地信阳,如同核裂变必将产生巨大能量。为让更多科技型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高规格亮相。在全市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上,市委、市政府毫不吝啬,全市财政科技支出由2018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02亿元,增长6.5倍。

同时,我市还全面启动“科技副总”行动计划,面向全市高校和科研院所选聘“科技副总”到企业任职,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加大中原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力度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培养人才、团队,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目前,全市拥有3家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人才24人。建设中原学者工作站6家,柔性引进高端人才45人,开展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2022年上半年,信阳市“科技副总”与受援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26项,转化科技成果14项,解决技术难题50个,组建研发平台19个,获批省级以上各类科技专项9项,帮助企业申请知识产权53项。

“搭桥开路” 加快促进成果转化

今年3月,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龚克带领的团队拿到了“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证书。与此同时,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研发团队也拿到了“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证书。一个是地方高校科研团队,一个是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团队,不同属性的研发机制却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今年7月20日,“大别山双创中心·汇众产业园”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汇众科创孵化器正式揭牌,进一步优化我市“双创”环境,激发“双创”活力,未来将建设成信阳高标准的创新创业基地、双创服务的靓丽窗口,成为“科技之花”结成“产业之果”的重要载体。

以大别山双创中心成立为契机,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举办大型科技成果对接活动2场,发布优秀科技成果3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18项;提名省科技奖励14项,提名数量创历史新高。

美好生活看信阳,科技赋能向未来。信阳先后与杭萧钢构、万华生态集团、小米集团、碧桂园等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未来人居科创城,让更多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将信阳打造成为科技创新之城。

近期,信阳小米AIoT全场景应用和智能生态创新赋能中心正式启用,围绕“体验、共创、交流、培训、引进、孵化”六个方面,着力打造未来人居科技应用场景体验中心和小米生态孵化的科技成果展示和孵化基地,用“智造”赋能促进“制造”提效,让产业智能化变得可触摸、可感知、可实现。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在市委、市政府擘画的科技创新发展蓝图指引下,全市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围绕“1335”工作布局,坚定信心,务实重干,让科技创新成为老区振兴最强音、绿色崛起的主旋律,为中心城区起高峰,打造未来人居科技创新高地、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贡献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