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怀念恩师


赵朝阳

我的老师肖成远先生离开十余年了,每每想起他,心情格外沉重。早就想写点东西纪念他,但总是思潮翻涌,无从下笔。

肖老师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原信阳师专毕业,毕业后一直在原信阳县农村教学。1971年春,他调到我村学校,教初二(2)班语文,并当班主任,于是我就成了他的学生。那时候是春季升级,春节后是新学年开始。新学年第一天早上,听说来了新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全班同学都坐在教室里等着。肖老师拿着课本和教案走进教室,走到讲台上,面向学生。只见他穿着一件旧的带皱褶的军干服上衣,身高一米七五左右,瘦瘦的,显得很有精神。肖老师说话声音不大,但语音里充满磁性,能抓住人心,使得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静心倾听。他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并说自己年轻时左眼受伤而失明,只有右眼能看东西,但也很吃力,所以要求后排同学要自觉听讲,不然他是照顾不到的。同时,肖老师还询问放寒假时,初一老师是否布置了假期作业,有没有完成作业者,要求把语文寒假作业交给他,有寒假写的作文也交给他。我是少数几个完成作业的学生,我把寒假中写的几篇作文和语文作业交给了他。

几天后的一次下午放学,肖老师让我在教室等一下有话说。第一次与他单独谈话,心里不免有点紧张。他拿着我的寒假作业本,对我说:“我看了你寒假里写的作文,就想和你谈一谈。”接着他问我:“你看过鲁迅的文章吗?”我说:“看过几篇。”他说:“我看你写的这几篇作文,好像受些鲁迅文章的影响。尤其是这篇《护线》的作文,明显受到《闰土》和《社戏》的写作手法的影响。”我那时哪懂什么写作手法,也不知什么是文章的影响,可能写作文时有的词语语句,用上了当时所看书上的。他指出了我作文中的几个问题,讲了常见的几种叙述方法。并给我说,以后看什么书时可找他讨论,遇到什么学习问题随时去问他。记得《护线》这篇作文是我在寒假时参与保护通信线路后,写的护线的情景和感想。作文受到了肖老师的表扬,还在班里当作范文让同学们观看,这无疑使我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那时学校也没有图书馆,很多书也不让看,我见到书真是如饥似渴,只要上边有字的,拿起就看,无论是懂还是不懂。有一次,不知谁借了一本《水浒传》,我们同庄的几个同学传看。看后被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感动,不时说出来议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有个本庄邻居和我同级,但在另一个班。有一天他和同学说起了《水浒传》的情节,说得眉飞色舞,尤其是对一百单八将的绰号都能随口说来。此事传到他的老师耳中,老师在班里对他进行了公开批评,使这位同学很感委屈,心里受到打击。

肖老师也知道了我们几个看《水浒传》的事,他找到了我,把我叫到他的住室,当时记得他的住室住有两人,另一个是黄杰校长。他问我:“你在看《水浒传》?”我不知道他的用意,怯怯懦懦地回答:“嗯,看过了。”“看了几本?”“就一本。”我们当时就借到了一本上集,看了就激动不已,知道有下集也找不到。他说话的声音很平和,丝毫没有居高临下的威严和语气,使我的情绪渐渐放松,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他又问道:“你喜欢书中哪个人物和哪段故事?”我想我几乎喜欢书中的所有人物和故事,为那各具性格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所感动,所以一时竟回答不出来。他接住说:“是不是一百单八将的每个人你都有印象?他们的故事各具特色,都很吸引人?”我说:“是的。”他又说:“这就是人家作者施耐庵的高超水平。”他又问我都读过哪些书,我没有隐瞒,把我读过的几本小说书名告诉了他。他让我坐下,他也坐在我对面,对我讲起《水浒传》中的一些写作手法、历史背景以及社会意义。他说,看书不要只被情节所吸引,人物所感动,不要做书本的奴隶。要看出作者的情节设计、细节描写、故事铺垫、人物性格和语言特色,学习和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他指出,看《水浒传》只会背一百单八将的名字和绰号是不行的。这书的艺术价值很高,写作水平也很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高地位,比你读的所有书都好,认真读几遍很有必要。但要会读,要跳出书来读,切不可被书中情节和人物所迷惑,尤其是不要被那种侠义之气所感染,以至于做出冲动的事情来。所谓“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他还对我说,如果晚上没事,吃罢晚饭到他住室,他给我讲些语文知识。

家里听说老师让我去学习,都很高兴。父亲给我找来一只马灯,晚上回家时点亮,提着马灯照路。我家距学校只有三里地,其中一里还是集镇街道,出了街道,就可看到我家,一直大路,没有任何安全问题。从此,除了节假日,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去学校,肖老师给我讲解语文知识,布置作业,写完作业后再回家,近一个学期,一直延续到初中毕业。在那个年代,我上晚自习,还享受着一对一的特殊补课,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参加工作后,我每年都去看望肖老师。他有时到市内办事,也来找我,一直都有联系。但他从来都不谈自己的需求事情,他退休后我才知道他还是中学一级教师,属于中级职称,我们这些学生都是高级职称了。说起此事,他很淡然,微笑着说,那是一种虚头,见那些为了职称跑指标,编论文,搞成果,甚至争奖励,觉得很累,能自然地得到什么就是什么,心静方是本体。我听后喑然无语,老师的境界,老师的高度,是我无所能及的。

从1972年春节起,我每年都给肖老师拜年,几十年从未间断,直至他去世。那年春天他去世,我正随领导在北京出差,惊闻噩耗,身不由己,没能参加他的葬礼,是我终身遗憾。妻子代我去参加他的葬礼,代我给肖老师躹躬送别。妻电话告诉我,给肖老师送别的领导、老师,特别是他的学生很多,他走得很安详。

恩师肖老师,您的教诲永远教育着我们,您高尚的品德,您丰富的知识,您优良的传承,将会被您的学生,学生的学生永远传承下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