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戴子翔 通讯员 李牧纯)近日,河南省第一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市县名单公布,试点期限为1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试点的支持力度,浉河区作为首批8个市(县、区)之一成功入选。截至2021年年底,浉河区现有国家、省、市、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增加至165项,区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已达108名,已建成18个非遗展示馆、非遗传习所、社会传承基地。近年来,浉河区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为重要抓手,着力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城市品牌,不断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助力乡村出彩出色。
打造非遗基地,激活社会传承。该区申报睡仙桥茶文化展示馆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性展示馆,发挥文新手工茶制作传习所、嘉木饮茶博物馆、汪家拳传习所、东双河书画院、柳林老街、义阳吹打乐传习所等非遗基地的传承功能,开展信阳毛尖茶手工制茶技艺、汪家拳、董家河民歌、信阳焖罐肉制作技艺及地锅豆腐制作技艺等非遗的活态传承。发挥传统节假日庆典作用,在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非遗展示展演,集中展示手工制茶、信阳原生民歌、打钉缸、鱼鹰捕鱼、大鼓书、豫南花扇等非遗项目,吸引游客欣赏参观。将楼畈汪家拳传习所、董家河民歌基地、浉河港文新茶村、土门周肖同茗等非遗基地串珠连线,在旅游中布局连线非遗场馆,打造非遗旅游精品线路;与旅游景区合作,将部分观赏性比较强的非遗项目搬到旅游景区,作为景区游玩观赏项目之一。设立百年青云茶厂、肖兴亮珍品茶厂、车云顶峰茶坊等6所非遗就业工坊。结合文物保护、借助康养示范村项目全力修复宣传柳林乡甘冲村清代甘以敬老宅及裕申茶社百年茶园的茶旅文化体验项目。
讲好非遗故事,博取大众眼球。该区借助新的传播媒介和途径,如抖音、今日头条、在线直播等新媒体,多元呈现非遗资源的文化精髓,充分展现顺应时代的文化内涵,在传承中延续传统风貌。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非遗宣传线上活动,向市民普及非遗知识,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着力开展短视频的非遗传播,打造“文新茶”“珺景与茶”“青青子衿”等优势抖音号,将浉河的非遗项目在全网铺开,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浉河感受非遗文化,带动了旅游高速发展。“清明奇妙游”成功出圈之后,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气”系列第二期又将来袭。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合作拍摄《谷雨奇遇记》,展现谷雨时节人间山川景色和非遗,唤醒对于“美好生活”本真的追求和向往。
推行“非遗+X”模式,促进文旅融合。该区深挖本地非遗资源,将毛尖茶、民歌、武术、民间故事以及鱼鹰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探索非遗项目与绿水青山的有机结合,在传承保护好传统文化、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充分利用好非遗、生态、旅游资源,让非遗、绿水青山成为经济增长点;探索以“产”养“遗”,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社会价值创造有机融合,让更多非遗资源被人们所获知、所认可、所喜爱,增强非遗资源生机活力。文新茶叶、何景明茶叶等公司参加“非遗电商节”,入驻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打通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帮助销售手工信阳毛尖茶、信阳焖罐肉、地锅豆腐和蒿子馍等非遗衍生品。该区6件非遗伴手礼参加“老家河南·豫见信阳”信阳市首届十佳伴手礼评选等活动,获奖2项。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