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马迎春
8月25日上午,在浉河区东方红社区门口,一台台极具科技性和趣味性的科普展品吸引了周边群众驻足体验、流连忘返……
在“走进科学家”科普展位前,记者被人群中一位60多岁老人牵着白发苍苍老母亲观看的身影所吸引,只见老人时而指着展板,时而面向母亲耐心讲解着每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
记者了解到,这位老人是原信阳二纺机厂的退休职工,听说小区门口开展科普活动,就欣然带着80多岁的老母亲前来观看,一方面是想让老人家多走动走动,更主要的还是想和家人一起了解和体验伟大祖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喜人成果。
此次科普活动是我市开展“支部联支部”科普大篷车进社区系列活动中的一个。
“为了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科普意识和科学素养,自今年6月份开始,市科协联合市直机关工委,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支部联支部’科普大篷车进社区活动。”据市科协普及部负责人黎伟介绍,开展这样的活动,旨在让广大群众在参观体验中,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
“支部联支部”科普大篷车进社区活动只是市科协深入开展“N+科普”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市科协紧紧围绕市委“1335”工作布局,实施“美好信阳”“才荟信阳”“科创信阳”“科普信阳”“智汇信阳”五大行动,不断推动科协工作迈上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普资源在推进科普服务公平普惠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方法,探索实践,与相关部门纵向联动,以“党建+科普”“应急+科普”“法治+科普”形式,创新建立“N+科普”工作模式,持续擦亮特色科普活动品牌,推动科普资源互通共享——
建立“党建+科普”工作模式。与市直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支部联支部”科普大篷车进社区活动的通知》。将科普互动展品,疫情防控、防灾减灾等各类科普知识送到社区居民家门口,深入到群众中开展科普服务。
建立“应急+科普”工作模式。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与市安委会办公室、市减灾委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信阳市全民应急素质能力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把应急科普融入各项中心工作中,条目式、清单式明确任务,年底对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并将结果运用到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消防工作巡查评估中。
建立“法治+科普”工作模式。与市司法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信阳市科技工作者法律常态化服务机制的工作方案》。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服务的同时,不定期邀请法律专业人士以大讲堂、座谈会、讲座等形式为科技工作者举办法律宣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联合开展“法治+科普”“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等系列活动,利用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组织普法宣传。
“下一步,我们将科普融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中,不断扩容‘N+科普’模式,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推动科普资源互通共享,充分发挥科普资源在推进科普服务公平普惠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社会化协同机制,推进与组织、教育、科技、卫健等部门的横向协作联合,加大科协系统的纵向多层联动,创新开展好‘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广泛开展科普‘五进’等活动。建立健全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体系,实施好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市科协主席臧曼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