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提能力 转作风 树品牌


市教体局筑牢教育发展根基

□本报记者 袁 野 通讯员 裴祖军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信阳市教体系统聚焦“美好生活看信阳 品质教育走在前”总目标,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凝聚合力,积极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形成了各级教师招得优、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提能力,下好招才引智“先手棋”。一是在名额上增总量。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要求教师编制总量不足的县区,三年内压减8%以上的其他事业编制,统筹用于教师编制不足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调剂其他事业编制用于招聘教师共830个。二是在编制上盘存量。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调配,在城乡、县域间,通过“控、调、收、转”等多种方式,盘活用好编制“内存”。近两年,全市共调剂编制2901个,有效缓解了因教师不足导致的“大班额”问题。三是在招聘上建体系。积极构建完善招才引智、特岗招聘、公开招教、政府购岗为主渠道的教师招聘体系,做到有编尽补。

转作风,做好服务管理“绣花功”。一是在流程上做减法。2018年起,通过“招才引智”绿色通道公开招聘,坚持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引进基层紧缺人才相结合,深入重点高校宣传签约。近三年,全市共引进857名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学校任教。二是在监督上做加法。在招聘工作中,将资格审核贯穿始终,实行多人审核确认,层层把关。全程实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努力打造阳光工程。三是在服务上做乘法。全面落实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成立了高规格教育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才引智优惠政策,设立了教师成长基金、激励基金。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补两贴”“两房”等惠师政策,2019年起,全市落实发放教师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年平均增长1万元,乡村教学点教师年均增资最高可达1.5万元。

树品牌,用好人才提升“关键招”。一是在宣传上用先招。提早摸排、预先谋划招聘宣传工作,及时联合人社、编制等部门,协调解决教师招聘难题。疫情防控期间,通过“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平台、电话、邮件等方式,积极联系各大院校,了解毕业生情况,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网上专场招聘等活动,受到高校和广大毕业生的欢迎。二是在政策上用实招。面对疫情影响,凝聚部门合力,主动调整计划、利用网络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解除拟录用人员后顾之忧,做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三是在待遇上用硬招。严格落实评先评优倾斜政策,提高基层评先评优指标分配比例,在评选推荐过程中要坚持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尤其要向条件艰苦的农村地区教师倾斜。实行高级职称评审“凡晋必下”制度,将基层一线和贫困地区工作服务经历、贡献和业绩作为高级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信阳教师队伍建设是全国、全省叫得响的教育品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