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百年辉煌砺初心 踔厉奋发启新程


□刘 娟

开天辟地大事变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红船起航地。

一百多年前,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在上海寻常巷陌的石库门内酝酿“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会议被迫中断而转移,在嘉兴南湖一叶小船上继续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中国共产党万岁!”从此,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华民族有了革命的方向和动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壮美画卷。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擎天撼地大胜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在1921年到1949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唤起工农千百万”,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改天换地大建设

1950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一周年阅兵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上与世界第一强国对抗,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退至“三八线”,为新中国建设赢得了安定的外部环境。

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7年,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9年,历时1年建设的北京十大建筑竣工投入使用;1969年,河南林县人民用10年建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翻天覆地大跨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幕。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惊天动地大复兴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百年时光轮转。从1921到2022,从中共一大到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从50多颗火种到9670余万党员,中国共产党为使命而生、循初心前行,引领中华民族走出一条迈向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