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
日前,我市公布今年第一期诚信建设“红黑榜”名单,守信的企业和自然人上“红榜”;失信的企业和自然人上“黑榜”,褒扬和惩戒分明,成为一时热点。这,既有利于纠正不良行为、降低失信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失信者重塑诚信形象,更表明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加强诚信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所谓营商环境,是指企业外部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各种因素总称,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和潜在发展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水平,才能在绿色发展中抢占经济竞争制高点。反之,营商环境不好,甚至“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就会影响跨越赶超的发展进程。因此,诚信建设不可或缺,更需要持续加强。
诚信不同于信用,信用是指人们在经济领域的客观交往,人们常说的人与人交往要“守信用”,而不是“守诚信”,便是如此。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准则,用于人的行为是道德规范,见于人的修养是道德品质。诚信的信,意为人的内在善意和良心。生活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者,让人亲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者,让人远之。近年来,我市为了加强诚信建设,出台了《信阳文明20条》,同样是为了不断优化“日升曰阳,人言皆信”的良好环境。
诚信无价,未来可期。当诚信成为全社会的新风尚,成为一种激发市场的助推器,必然会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催化剂,如是就能打造出更优质、更公平的发展环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