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 蕾 通讯员 王易如)为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近年来,浉河区游河乡老庙村认真查找短板差距,坚持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把“病症”逐个化解。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水平,整顿“软弱涣散”,创建“幸福”密码。
据了解,该村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向联户群众宣传政策以及村级工作任务,及时反馈群众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支部联支部”活动,以强带弱,推动优势互补,积极参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社会和谐稳定、村容村貌提升等工。
老庙村从党员的政治修养、执行纪律、个人品德和发挥作用四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通过“真评分、凭真分”,发现、挖掘、评选优秀党员,在支部党员之间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老庙村还积极开展“三星文明户”“五美庭院”等评选创建活动,采取村民喜闻乐见形式,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推动群众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围绕“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工作标准,形成保洁员收集、乡村中转、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坚持把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
老庙村自2018年移民搬迁后,为减少群众办理事项的时间,每名村干部每周定期回未淹没区开展上门便民服务。充分发挥未移民区6名专职网格员、12名党员作用,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并及时上报村“两委”。同时,该村以解决群众密切关心的问题为抓手,提升便民服务大厅服务水平,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之、一条龙服务的“三个一”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