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慧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生产生活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困难群众经济基础较薄弱,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不足。越是特殊时期,越要给予困难群众更多关爱和帮扶。
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各地各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将疫情给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比如,针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在原来的生活补助基础上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针对物价变动,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等。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兜底保障措施,保障好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还需各地各部门再接再厉。比如,疫情给农村生产、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产品销售等带来不利影响,确保脱贫户不因疫情出现返贫,还需要各地加强摸底排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此外,如何进一步简化优化临时救助、异地救助程序,如何强化国家下拨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监管,如何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等,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也需要更多有温度的创新举措。
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其“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相信随着一项项政策举措不断落细落实,困难群众将会感受到更多民生温度与社会温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