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


本报记者 郝 光 周 涛 文/图

交警付中平:

看到交通改善,工作更有劲了

连日来,我市气温节节攀升,行于室外似置身“火炉”,步行或骑车的市民,等上几十秒的红灯都觉得难受。然而,行驶在道路上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人,不畏高温、不惧酷暑,在道路上守护着市民的交通安全。

8月3日上午,初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浉河勤务大队肖家湾中队民警付中平,他正在新七大道与北京路交叉口执勤。一双黑皮鞋、一顶大檐帽、一件反光背心……虽然顶着烈日,但他仍身着整齐制服,对过往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非机动车进行劝阻及处理。

“下次我一定注意。”市民陈先生上午骑电动自行车出门时忘戴头盔,在接受付中平的批评教育后说。在执勤期间,市民王先生与一辆车发生剐蹭,付中平连忙到场处理。

记者了解到,2019年,付中平于警校毕业后,先后在西关中队、肖家湾中队工作。三年来,对于日常工作他已轻车熟路,对于高温酷暑自然也习以为常。记者跟随付中平在骄阳下,由于路面没有遮阴处,仅站立不足3分钟已是大汗淋漓,再看付中平,衣服也不同程度被汗水浸湿。

“自6月1日起我们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以来,能够明显感觉到市民们的素质提升了,自我安全意识也提高了。能看到交通秩序一天一天改善,我流再多汗、再辛苦也值,工作起来也越有劲头了。”几近正午,浑身浸满汗水的付中平带着疲惫回到警亭后告诉记者。

共享单车运维员李洪会:

整理好的车辆被人骑走,心中充满自豪

在信阳街头巷尾,我们随处可见一排排摆放整齐的单车,只为着市民们便捷出行。然而,许多人不知道,这背后有一批低碳“职人”——共享单车运维员,他们不畏酷暑寒冬,维护着道路通畅、市容市貌整洁,保障着人们环保节约出行。今年49岁的李洪会便是其中的一员,从事这一职业已有5年。

炎炎夏日,初见李洪会时,她正在万家灯火步行街附近忙碌着,将共享单车有序摆放到指定地点后,掏出手机通过后台反馈的信息寻找故障车。在李洪会的挎包里,装有抹布、故障贴、修车的扳手等工具。李洪会说,遇到小问题她自己解决,遇受损严重的车就做上标记,等待专人收回维修。

长期工作在户外,共享单车运维员没有固定的休息地点,李洪会每天工作8小时,循环于申城大道、民权路、四一路、中山路等路段,至少要步行3万步。在近期的天气环境下,随身携带的擦汗巾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份工作也不轻松,尤其是夏天在没有遮阳的地方,顶着烈日劳作。”李洪会笑着说,“不过每当看见整理好的车辆被人骑走,心中充满自豪。”

“最近几年,市民的素质普遍提升,乱停车、损坏车辆的现象少了,不过还是有个别人不自觉。”谈及有什么愿景,李洪会表示,希望市民们都能够文明用车、规范停车,即使再辛苦,她也会坚持做好这一职业,为市民便捷出行做出自己的贡献。

明鸡高速建设者王国英:

置身“火炉”保工程高效推进

8月4日上午10时许,37摄氏度。在浉河区吴家店镇羊山村,由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明鸡高速MJZT1-1施工段建筑工地里,钢结构厂房都被烤得滚烫。不远处的几座桥墩附近,55岁的王国英已经在高温中工作了近4个小时。只见他黝黑的皮肤被晒得发红,脸上、手上都是汗水,正在进行着桥梁上部盖梁底板焊接安装。

“我是开封杞县人,来这个工地已经4个多月了。”来到工地唯一一处阴凉处的桥墩下,王国英告诉记者,自入伏以来,为了保障工程进度,他与工友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在施工现场,处处是摸着烫手的钢质材料,经太阳炙烤后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为了防止晒伤及被钢板烫伤,他们工作时还时常戴手套、穿长裤,最难受的是衣服被浸湿然后贴在身上。

“每年365天在家估计也就十来天,这样工作在各个工地已经有15年了,也习惯了,还不是想着多挣点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么!”王国英笑着说,心里牵挂着家人,再苦再累也不怕,何况施工单位不仅非常关注工人们的人身安全,还会提供夏季必备的防暑药品,让他们感受到关怀。

“早就听说信阳山好水好,我是第二次来信阳,但没旅游过。目前就是想着快速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如果以后有机会能够行驶在自己参与建设的高速路来游玩,那就太好了。”王国英告诉记者。

浉河河道清洁工李培德:

早出晚归还浉河干净整洁

8月1日下午2时,当许多人还在午休的时候,今年68岁的浉河河道清洁工李培德与同伴已开动垃圾清理船,为浉河“梳妆”。

李培德一边打捞着河里零星的生活垃圾,一边告诉记者:“信阳给人们美丽文明的印象,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要看河道干净不干净,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扮靓浉河河道。”

此时,顶着烈日作业的两位“清道夫”,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指甲缝里沉积着黑色泥土,布满老茧的双手使他们更显沧桑。李培德介绍,他负责着从一号橡胶坝到二号橡胶坝4公里水域,干浉河河道清洁工作10年以来,每日从清晨6点忙到晚上7点多,重复进行着清理水草、打捞杂物、垃圾装箱等工作,可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全年无空闲”。

浉河18公里的堤线,510余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既是靓丽的风景线,又是一条时时提防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难点。“我们有个原则就是垃圾不过夜。”李培德说,每天正午和下午下班时间点,两船垃圾运送至指定地点,然后由专车送往垃圾中转站。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的文明素质提升,加上浉河管理处的管理,我们深切体会到,如今两岸环境好了,水更清了,垃圾少了,河边的游人也多了。”李培德告诉记者,浉河是信阳人民向外展示风采的窗口,他们会做好河体“清道夫”,让浉河河道更加干净整洁。

列车客运给水值班员王少新:

争分夺秒为列车加水保供

大暑以来,气温逐日上升。在信阳火车站,有这么一群每日在烈日下坚守的人,他们一天要为近30趟列车加水,保障旅客能够用上水。他们的职业是客运给水值班员,今年52岁的王少新便是其中一员。

下午1时30分,也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列车从进站到出发短暂停留的一段时间之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其加水。“11道1309次列车开始上水作业……”随着王少新在对讲机里的一声指令,他与3名同事迅速进行开闸、插管、加水,看似简单的一套动作,王少新已重复16年之久,其间经历了3次从手动到电动作业的变革。

记者注意到,室外高温37摄氏度时,股道周边已达近60摄氏度,置身其中似在“蒸笼”中,透不过气。而此时的王少新,衣服湿透,豆大的汗珠从脸颊往下流。“衣服湿了就回值班室吹吹空调,喝口水,往往是还没全干就又来车了,一趟车往返近800米,每天行程近24公里。”王少新笑着说。

“这个工作吃饭没有时间点,假期也没有,即便是除夕夜,也得坚守在岗位上,因家里人都是铁路上的,他们也都能理解。”王少新告诉记者,“我们的工作平凡却也不可缺失,每天能让列车上的旅客有水用,我觉得很有意义,能让大家享受旅途舒适,我们辛苦一点是值得的。”

保电工人徐晓兵:

挥汗如雨给市民送去清凉

7月26日上午,信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内,一场由市人社局组织的招聘考试正在进行。考生们在凉爽的教室内笔试,殊不知教室外烈日下,一位电力工人正守在应急保电车旁,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随时开启“战斗”模式。

见到徐晓兵,头戴安全帽的他正在放电缆,准备将电缆一端接上学校机房的配电柜,另一端接到车上的电源终端。脱下安全帽,只见他黝黑的脸庞被晒得发红,湿漉漉的头发上不停滴着汗珠。

徐晓兵今年47岁,已在国家电网信阳供电公司上班26年,2011年进入城区供电公司四班负责保电工作,负责羊山新区辖区内高低压运行、维护、抢修、保电等工作。“入夏以来,所有双休日、节假日算起来,只休息了一天,越是假日越是忙。只要能为市民送去清凉,我们热点没事。”徐晓兵笑着告诉记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中午回不了家是常态,深夜被抢修求助电话叫醒也是常事。

2007年,赴湖南参与抗冰雪灾害保电任务;2008年,汶川地震的第二天便赶往现场保电;2015年,到郑州保障上合组织峰会;2022年,赴长春方舱医院保电……据介绍,参加工作以来,徐晓兵多次参与并圆满完成重大保电任务。

徐晓兵告诉记者:“作为电力人,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只要企业、单位、市民用户有用电保障需求,我们义不容辞。”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