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 翼
“短视频的尽头是农村?”近年来随着“三农”成为短视频热门题材,有网友对此发出上述感想。这些短视频中,有乡村牧歌式的山水田园、生活审美,也有“张同学”式的碎花窗帘、老式灶台。而最近,农业科普类短视频热度持续升温,这些短视频制作未必精美,镜头未必讲究,却有着不亚于前两类视频的广泛受众。
过去,村里宣传农业政策、教授农技知识,不是依靠村口的大喇叭,就是靠农技人员“跑断腿”。如今,只要输入关键词、刷刷短视频,“请来”的或是农业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或是返乡创业的高材生,或是深耕一线的农技员,或是经验丰富的种植养殖户。短视频里直观的镜头语言和互动场景,让知识走出研究室,走进田间地头,服务更多农民的生产生活。
但也应看到,由于创作门槛不高,难免会存在一些伪原创、伪科学的内容,亟待权威人士来“去伪存真”,以实现农业科普的科学有效输出。
其实,乡村不乏才华横溢的人,“老把式”们也想把自己的一身“武艺”通过短视频输出给有需要的人。但农民群体普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还比较低,虽然已经有部分农民或通过在线直播拉动线下销售,或通过信息技术整合产业链,发展规模经济,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然而在“万物可互联”的时代,要更好地发挥短视频作用,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还需要丰富农业人才教育培训形式,通过短视频充分连接起乡村与城市,真正实现产业链上培养人、生产实践中培养人,形成贴近农业农村现实需求的人才培养新局面。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