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迎春
7月25日,商城县上石桥镇白蛇堰村村民周德菊和往常一样,早上5点钟就起床了,第一件事是给瘫痪多年的丈夫擦身、喂饭、喂药,然后开始做其他家务……这样的日子持续了16年。
正是在周德菊16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才有了如今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大女儿大学毕业后成为镇上的一名教师,小儿子本科毕业后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周德菊被聘为村里的保洁员,丈夫蒋与铭虽仍无法独立行走,但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2022年,周德菊家庭被评为“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在此之前,其家庭先后荣获河南省“五好文明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提名奖”、信阳市“最美家庭”、商城县“最美家庭”等荣誉。周德菊本人荣获“河南好人”、信阳市“和睦家庭”创建工作先进个人、商城县“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时间回溯到2006年5月3日。那天,在外打工的蒋与铭因突发意外而高位截瘫。从此,一家四口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失去了生活来源。丈夫从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突然瘫痪在床,一时难以接受,他痛苦、焦躁,不仅不配合治疗,还寻死觅活……
面对不幸,周德菊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条是抛下家庭,离开躺在床上的丈夫,舍弃一双儿女,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另一条则是极其艰辛的路:留下来照顾瘫痪的丈夫,教育好一双儿女。周德菊毅然选择了后者——
那时候,两个孩子都还小,周德菊不仅要给丈夫喂水、喂饭、端屎、端尿、翻身,还要做饭、洗衣,送孩子上学……四口之家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周德菊毅然决然背着瘫痪的丈夫,带着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勇毅前行,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丈夫总是觉得自己拖累了妻子、拖累了家庭,有时就对妻子说:“我要是死了,你可以安安心心地带着孩子上学,顺便还能打工挣些钱来贴补家用,你们的日子一定会比我活着好。”每当丈夫说到这些的时候,周德菊总是说:“不要瞎说!只有你活着,我们一家四口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啊!孩子们放学回来能看一眼爸爸就是幸福。”
家庭的变故让孩子们越来越懂事,很早就学会了独立。每天放学后,他们不仅要学习,还要照顾病中的爸爸,给他端水喂药。爸爸因为生病心情不好,学习之余,他们就陪爸爸说说话,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与此同时,两个孩子学习上勤奋刻苦,成绩优异,生活中勤俭节约,与善同行,感恩前行。
“有人说她‘傻’,明知我好不了,何必守护这个家?德菊则时常说:我一人辛苦,换来完整的一个家,儿女有爹有妈,别人说傻就傻吧……于我来说,是她的不离不弃让我生命延续,是她的悉心照顾让我有了完整的家。”蒋与铭充满感激地说。
周德菊很喜欢花,闲暇之余,她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如今,院子里的月季花、栀子花、金银花等鲜艳夺目、争奇斗艳,一如周德菊的家庭一样,历经风霜雨雪,终于盛开了美丽的花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