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亚云)7月20日上午,羊山中学、羊山外国语小学、浉河区九小等学校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第一时间开放了校内体育场地,周边市民喜添健身、锻炼的好去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是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落实“品质生活引领”的具体体现。
记者从市教体局了解到,7月20日起,全市各中小学校(含高中、初中、中等职业学校、小学,不含特殊教育学校)校内体育场地设施有序向社会开放,开放时间为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原则上每日开放时间不低于5小时。
根据市教体局要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要坚持便民、公益原则,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具备向社会开放条件的学校,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和周边居民密集的学校,要将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各县区从7月份开始按照每月不低于30%的比例有序向社会开放辖区内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确保到2022年9月底实现应开尽开,同时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时间、时段等信息向社会公示。
暂时不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将按照要求积极对校园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通道改造,尽快向社会开放。新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要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面向社会开放的要求。
为保证如期完成向社会开放的目标任务,市教体局要求各县区摸清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情况底数,明确开放学校数量和名单,制定时间表,分期分批开放。开放过程中要强化管理,确保安全。各县区制定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参加锻炼人员自身义务和责任。各有关学校制定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具体实施办法,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政策。
同时,积极引导居民群众提升文明素质,养成良好习惯,爱护场地设施,配合做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