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平桥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以虫治虫 生物防治

平桥区生物科技保水稻丰收


本报讯(记者 张 勇 刘远强)盛夏时节,高温天气容易诱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近日,我市农技人员到平桥区明港镇隆平种业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利用无人机投放赤眼蜂放蜂球,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虫害,通过以虫治虫,减少农药用量,确保该基地近2000亩优质水稻丰产丰收。

“赤眼蜂是一类微小的卵寄生蜂,属膜翅目赤眼蜂科。害虫在产卵时会释放一种信息素,赤眼蜂能通过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害虫的卵,然后在害虫卵里产卵、繁殖。赤眼蜂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变成蛹,由蛹羽化成赤眼蜂,然后破壳而出,继续寻找害虫的卵繁衍后代,从而起到持续控制和消灭害虫的作用。”农技人员乔保才向记者介绍,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未来的趋势就是用生物防治逐步减少农药的用量,生产出高品质的粮食。

隆平种业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是信阳信南源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晨阳在隆平种业指导下,打造的水稻育种基地。“我们引进的粮种,首先通过基地试种,优选出适合信阳种植的品种,再向广大农户、种粮大户、种植合作社推广,最后,再以高于市场价格,从种植户手中回收水稻,保证了优质水稻的大面积推广,确保了我市粮食安全。”张晨阳说。

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从2015年至2021年,平桥区推广该基地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晶两优534”达58万亩,惠及4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980户,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人次。今年,该基地与1100余家合作社合作,订单种植优质水稻12000亩,采取电商数字化托管,全程数字化电子追溯。

目前,平桥区水稻种植正走向公司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技术标准、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统一收购储存之路。同时,生物科技的大面积应有,也保证了水稻生产从种到收的全程无公害。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