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凌云)近日,作为我市第一个采用招标文件标准模板的项目——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安保外包和保洁司梯外包采购项目,由于推行投标文件标准化,不仅提高了招标文件编制效率、促进了各个标段的公平竞争,而且实现了中标价低于财政评审价70余万元,节支率达6.6%,成为促公平招标和过“紧日子”的典型。
促落实、护发展,保运行、省开支,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外包项目,只是市审计局围绕市委“1335”工作布局、立足“经济监督”主责主业、开展“三服务”大比武活动、助力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一则案例。
“自今年1月份开始,我局在全省创新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审计调查,结合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际,找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着力点,聚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查找制约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公平发展的弱项和短板,努力疏‘堵’治‘痛’,打通政策落实的卡点和难点。”提起“三服务”大比武审计业务,市审计局财政审计一科科长刘洋生如数家珍。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研,就失去了监督着力点。为摸清我市营商环境的“底数”,市审计局财政审计一科耗时月余,多次深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职能部门和我市在建重点项目,开展审前实地调研,根据调查结果,认真分析“病灶”原因,找准审计切入点,并着手制定审计工作方案,为提出针对性审计建议做足了“功课”。
“服务”在身边,“改变”看得见。7月5日,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楼远程网络评审室外,受邀而来的评审专家们由专项通道陆续进场、静候在电脑前,为即将开评的项目做着准备。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室主任杨登伟表示:“上半年以来,类似的远程异地评标项目,我们共评审了185个。”
据介绍,今年以来,在审计监督促进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善了电子评标系统,先后与辽宁大连、四川广元、湖北十堰等省内外24家交易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切实解决了我市评标专家资源不足等问题,大大缩短了评标时间、提升了评标效率。参与投标企业明显增多,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推动了我市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与此同时,根据审计建议,市公共资源管理委员会还先后出台了《信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串(围)标行为认定处理办法(试行)》等7项制度,有效避免招投标活动中租借资质、围标串标、违法分包等问题,以制度保障,推动了我市促进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招投标市场健康发展的“又一步”。
“政策落实的‘一步步’,彰显了信阳改革活力释放的‘新进步’。我们审计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坚守职能定位,紧扣企业、群众和基层需求,努力当好企业发展‘服务员’、群众利益‘守护员’和基层治理‘监督员’,切实以‘三服务’大比武和助力我市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工作实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就巩固“三服务”成效,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卢世银言语中透露着笃定。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