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法治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异地诉讼陷困境 温情司法暖人心


□王 聪

“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可能连家都回不去了……谢谢你们送我坐车回家,更谢谢你们帮我要钱。”近日,在车站里,一名操着四川口音的小姑娘赵某向淮滨县法院马集法庭干警感激地说道。随后,在马集法庭干警的帮助下,赵某坐上了返回四川老家的车。至此,一件跨省前来立案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画上了圆满句号。

日前,在即将下班时,赵某走进了马集法庭,向法庭工作人员询问如何立案。据其讲述,她所要起诉的刘某本是其恋人。恋爱期间,双方感情较好,因此刘某多次向她借款,她都同意了。直至两人分手,刘某通过微信方式向赵某借款近2万元,而她多次索要无果,故决定专程前来赵某户籍所在地进行起诉。

法庭工作人员在仔细审核立案材料后,协助赵某成功立案,并告知:“下次打官司可以不用跑这么远,现在法庭可以网上立案、网上开庭。你一个小姑娘这样千里迢迢跑来跑去既麻烦也不安全。”

而当法庭工作人员下班时,却发现赵某蹲在法庭门口掩面抽泣,于是上前询问缘由。原来,赵某所带的钱已经用完,现在人生地不熟,不知道该去哪里。考虑到赵某的境遇,法庭工作人员及时向庭长沈小平汇报了相关情况,并帮助其找好宾馆住下,同时与被告取得联系,确定案件处理事宜。

在与被告刘某沟通后,得知其正在外地,赶来开庭需要几天。考虑到原告赵某现在身无分文,在征得被告刘某的同意后,沈小平决定于第二天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庭。第二天上午10时,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落下,“云庭审”正式开始。沈小平当庭向被告进行释法明理,并向其阐明欠钱不还的法律后果。最终,在沈小平的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一致意见,签订调解书。被告刘某承诺分期归还原告18426元,并当庭感谢法官的教诲。该案从立案到结案仅仅用了18个小时。

案件审理结束后,沈小平考虑到被告答应下午4时才能归还原告一部分钱,而赵某孤身一人,远在他乡,身无分文,便对其说:“先别离开,中午一块在法庭食堂吃点饭再走吧。”吃完午饭后,法庭工作人员带着赵某去县人民医院做了核酸,并护送其坐上返回四川的车。在临别之际,赵某将其写好的感谢信交到了法庭工作人员手里,并再三表示感谢。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