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晶
“不分你家我家,大家都到楼下来养花。”浉河区三五八小区居民把自家的花从屋里搬到门外,楼后的空地变成花团锦簇的“共享花园”;县区政府大院拆掉围墙,院中景致从“少有人赏”到“众人欣赏”,小庭院变“共享庭院”……共建行为打造了更多的绿色共享空间,发掘出了更多创造美的方式,构建出了更多的城市之美。
亮出城市之美需要共建。城市环境是展现美的载体,从感受好环境到发现美、看到美,需要下功夫。城市的总面积有限,承载了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人的生活,人与环境紧密相连。一处美、一时美不如处处美、时时美。小区有生活之美,街区有现代之美,公园有四时之美,处处生机盎然,时时美景相伴,方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之美与生活融为一体,城市成为美景诞生地,自然富有吸引力。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到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底色,共享美离不开共建美,人人参与人人维护,美景更多,特色更显,城市更美。
共享创造更多美。季羡林写文提到德国人养花,“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如此,种花人和看花人各从花开之中感受到美,美的范围便扩大了,城市也因此变得更美。在共建共享中,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也更加和谐起来,城市则更令人向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