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为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罗山县尤店乡瞄准乡村美丽宜居总体目标,聚焦提质升级具体任务,坚持用行动补齐短板,以实绩赢得民心,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组建多支队伍强组织。该乡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尤店乡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专班,由各村(社区)驻村班子成员为组长的责任领导小组,县直、乡直单位包联各村,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划片分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乡村干部专门抓的工作格局。安排美心物业公司,充分发动干部职工、支部党员、保洁员、公益性岗位、群众志愿者等人力资源,详细掌握辖区内机械设备,联合成立乡、村两级环境整治工作队,确保每个村拥有一支10人以上、2台以上挖掘机的常态化整治队伍。
制定一项机制助落实。该乡统一整治标准,以市县两级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施标准为基础,结合工作实际,量体裁衣制定整治标准,各村依照标准打造示范组,将成熟整治标准、整治方法复制到其他村组。进一步完善多维度的督导机制,党政主职采取分区交叉、不定时明察暗访方式,现场交办发现的问题,每日集中碰头会商,做到以查促改,改好改实。乡督查专班不定时下村组督导,发现问题并形成检查通报、问题清单,采取“回头看”形式督促整改落实。结合年终目标考核,将3次观摩评比纳入目标成绩,树立整治典型,增强工作动力,形成示范效应。
全面宣传引导造氛围。该乡先后发放4000余份《共建美丽尤店 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6000余张人居环境主题挂历,悬挂60条宣传横幅,出动5辆宣传车上路宣传专门制作的宣传音频,利用沿街干道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视频。同时,将“三星级文明户”“五美庭院”评选等活动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机结合,有效激发群众积极参与、主动融入、自觉行动的主体意识。
多方筹措保障保基础。该乡党委政府划拨专项资金,根据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实际开展情况,先后为12个村下发整治资金80余万元,有力保障全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开展。发布《我为家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做贡献》倡议书,利用各种平台宣传发动,发动在外成功人士为家乡人居环境整治出钱出力,并以捐赠人姓名为完成的花园、路灯、路桥命名,提高爱心人士的荣誉感、获得感,掀起一场捐盏路灯、栽棵绿树、捐献经费的活动热潮。
实现精准治理促双赢。该乡运用危房、户厕改造等政策红利,有效解决了断壁残垣、旱厕使用的问题,确保了整治行动全覆盖、无死角。紧紧依托现有的美丽乡村、巩固拓展提升、环境污染治理、高标准农田、通村道路等重点项目,精准契合人居环境整治需要,选择性、针对性地将项目建设融入治理行动中。全乡累计统筹各类项目10余个,涉及资金500余万元,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先后打造了如鱼台谭湾、方湾雷元、尤店黄湾等一批人居环境典型,实现了项目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双赢。积极实施绿起来,筹集资金20余万元购入果木树3万余棵,在各村(社区)重点组进行栽植,实现了绿化和效益并存。
废物创新利用“增颜色”。该乡在人居环境的“整、拆、除”中,下足“绣花功夫”,用好“创新思维”,通过竹子、茅草、檩条、废砖、废石等废物利用,打造农耕菜园、田园篱笆、垃圾收集棚、休闲步道、景观石墙,采取“变废为宝、就势造景”的创新做法赋予村组浓郁的乡土元素,有效提升观赏性和实用性。全过程坚持“小投入、大效果”,杜绝大拆大建,利用环境现状,投入少量资金,提升整体效果。截至目前,共利用废物50余类,打造小微景观120余处。
打造“一村多景”显品质。该乡结合“绿起来”阶段要求,将满足群众需要和环境绿化融合,全面利用人居环境整治中清理的空闲地、裸土地,因地制宜地栽植建设桂花园、梨园、杏园、石榴园、板栗园,鼓励引导村民规范“小菜园”、自建“小花园”,形成“一村多园”良好格局。同时,依托项目支持和自筹资金,借助农村房屋品质提升政策,邀请设计公司对组内旧房实施景观化设计、改造升级,充分保留房屋时代特征打造微景观,郁郁葱葱的小游园与古朴微景观相映成趣,“一村多景”令人过目难忘。
立足乡土特色“强产业”。该乡依托项目支持和自筹资金打造示范亮点谭湾组,以典故为主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修缮村史馆、廉政长廊、观景步道、彩绘文化墙、农耕园,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底蕴。同时,融合产业盘活集体经济,租用闲置旧房,打造乡土味的休闲茶室、农耕馆,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同时盘活闲置资源。全面对接龟山湖及周边消费群众需求,建设农家菜、自助烧烤、粗粮简餐等品类的特色餐饮区,构建可观赏、有娱乐、能消费的休闲产业示范村,已经成为日均游客1000余人的网红打卡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