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野
日前,患者刘女士出现全身酸痛、乏力伴发热,最高体温达39摄氏度,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
在当地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患者家属将患者转入信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经过积极抢救,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各项指标改善,意识也逐渐恢复。患者转危为安,完全清醒,成功撤掉了呼吸机,各项指标也趋于正常,转入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据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芦乙滨介绍,蜱虫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和草地之中,尤其喜欢对人体皮肤较薄又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叮咬。
芦乙滨提醒,当被蜱虫叮咬后,不可生拉硬拽强行将其拔出,因为蜱虫的头有“倒刺”,强行取出会让蜱虫的头留在身体内。一旦蜱虫的头断在身体里,毒液堆积在伤口内,人就可能会中毒。由于蜱虫携带的病原体可以超过上百种,其中十几种病原体可致人体生病。此病以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一旦误诊误治或延误治疗,后果极其严重。
为预防被蜱虫叮咬,芦乙滨建议,应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林区或野外工作,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尽量减少裸露部位。尽量选择表面光滑的针织衣物,这样蜱虫不易黏附。
“由于蜱虫病和感冒症状相似,在工作和生活中要高度警惕,发热的时候不要一味以为是感冒,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贻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芦乙滨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