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浩 实习生 罗 佳
6月仲夏,光山县晏河乡詹堂村也迎来了自己的“全盛”时刻。
高高低低迤逦无尽的荷田,起伏相拥相接的荷叶,犹如波光潋滟的湖水,而点缀其中的粉色莲花,则像跌落湖中的星斗。微风吹来,挨挤着的荷叶发出簌簌的声音。
“天是热的,莲是凉的,村民是乐的!”6月19日,记者驱车来到这个久负盛名的小村庄,村党支部书记詹齐斌兼职“导游”,引着记者行至莲花丛中。身后,莲已亭亭,似“小荷才露尖尖角”,如“莲叶何田田”。
确实,詹堂村里,百亩太空莲开得不“寂寞”。
莲花可赏,那浅粉,那墨绿,肆意渲染水塘,蔓延至远山。花蕊可饮,那鹅黄的一捧,晒干入茶,最是清心解烦。莲子莲藕可食,“莲”通致富路,处处都是宝。
多年的培育,太空莲渐渐“出圈”,销路不愁,也见证了“水墨詹堂”的声名鹊起。
十几年前,全村满目荒山秃岭,村民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基础条件落后,没有一口能装水的塘,没有一寸不沾泥的路,詹堂村以“后进”闻名。
2011年,晏河乡党委先后多次走访在洛阳创业、公司初具规模的共产党员詹齐斌,引导其回詹堂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单靠几亩薄田,如何追得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列车?唯有发展产业才能让庄稼地里结出“金疙瘩”。詹齐斌回村后,同村“两委”对詹堂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整体研判,产业致富的共识在不断讨论中一步步形成。
说干就干。从“西装”到“中山装”,从企业老总到村党支部书记,詹齐斌坦言,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人脉。
说服北京和光山等地朋友,流转土地1万多亩,总投资达1.3亿元的万亩油茶基地落户詹堂村。通过吸纳就业、定期分红等方式,带动周边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3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
与朋友一起投资6000多万元培育元宝枫等特色苗木花卉,5000亩元宝枫基地扎根詹堂村,14个村民组群众增收,周边300多个育苗专业户走上致富路。
百亩太空莲基地既有效过滤了生活污水,又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北京新发地公司合作建立百亩中药材基地,由新发地公司负责药材回收,带动詹堂村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南片区百余人就业增收。
“群众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收入。有活干、有饭吃、有钱花,才会幸福感满满。”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作为公认的“双强书记”,詹齐斌被乡亲们戏称为詹堂“山水的美容师、致富的领头羊”。
而詹齐斌却有点神秘地告诉记者,村里有一样东西,别的地儿肯定学不好。“‘水墨詹堂’,这景就我们村有。”他引着记者行至高处,大手一挥,指向脚下铺展开来的山峦丘陵。
其时,落日熔金,炊烟袅袅,如烟似雾……好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好一处蓬勃发展的乡村景,这才是“水墨詹堂”发展的幸福奥秘吧!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