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吴剑锋 周 义
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在茶园内,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向总书记汇报其团队推广的“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方案”。新华社记者近日回访了廖红,以下是她的自述与心声——
习近平总书记到来的时候,青翠的茶树间开着金灿灿的油菜花。我向总书记介绍,通过在茶树间套种大豆和油菜,不仅可以给土壤补充肥力,还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这是我们独创的做法。总书记对此表示肯定,嘱咐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听到近年来在我们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下,茶园突出生态种植,带动了茶农增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他指出,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
我是2019年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的。这项制度发源于福建南平,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大力推广的一项工作机制。20多年来,他始终关心着这支队伍。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大家都觉得使命在肩,不能辜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在武夷山,当地农民特别想把茶种好,但问题不少。有的茶农找到我们,说自己种了多年茶叶,但怎么茶叶口感一年不如一年。有的不光茶没种好,还出现土壤酸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科技特派员将“生态茶园”模式推广到武夷山许多茶田。一开始农民们将信将疑:套种大豆怎么能替代化肥,不用农药还能防虫?随着部分示范田取得明显效果,越来越多的农民从观望到尝试,再到积极参与,尝到了科学种植的甜头。
最初我只是带着实验室的师生下乡,去年我牵头组建了一支队伍,队伍中有当地的科技特派员,有武夷学院的师生,甚至还吸收了地方的“土专家”“田秀才”。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学生们会跟着我进茶山做实验,“土专家”会给农民“上课”。大家都说,“科特派”真好,随叫随到。
总书记来之前,我们的生态茶园只有两三千亩规模,现在已经超过了两万亩。生态茶园给更多的茶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应用新技术后,茶叶甜了不少,以往茶青是“愁着卖”,今年是别人上门“抢着收”!现在去燕子窠,家家户户把我们当亲人。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将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继续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农业科技在泥土里生根,让科技在田野里绽放力量。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