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我们文学院三年来考取研究生和出国汉语教师400余人,涌现多个‘考研明星宿舍’‘考研姐妹组合’‘考研情侣’等。”昨日,信阳学院文学院院长毛正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语中掩饰不住骄傲,“这表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辅助教育‘三大工程’已喜结硕果,逐步显现成效了。”
为更好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信阳学院文学院制定实施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辅助教育“三大工程”,配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全方位开展育人工作。
尖子人才教育工程扎实推进。该院开展研究生深造和各类拔尖特殊人才引导教育,学工部门负责管理与引导,教学部门负责遴选教师、提供专用教学场所及其他教学条件,动员并鼓励优秀学生进行考研深造,分配相关专业教师对考研学生进行跟踪指导,答疑解惑。
此外,该院还专设尖子人才奖励基金,用于培养与奖励各类拔尖人才。近年来,该院每年考取研究生和出国汉语教学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在全国及省市新闻传播作品获奖百余项,多名学生出版个人著作,学生赵军霞获得“河南省汉字大赛”大学生组首届总决赛冠军。
“双三一”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如火如荼。第一个“111”指:一口标准普通话、一笔规范字、一手信达雅文章。该院每年制度性组织诗朗诵、演讲比赛、写作竞赛等相关比赛,比赛优胜学生视其等次列入尖子人才奖励范围。小品《亲爱的》、豫剧《辕门斩子》均在河南省大学生科技艺术节中获得一等奖,《映山红遍四望山》代表省教育厅参加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第二个“111”指:精读100部经典,发表10篇作品,完成1篇优秀学术论文。该院在教学上结合文学史课程学习,布置精读经典内容,推荐首批160部(篇)文史哲经典作为推荐书目,并在每学期组织综合测试和读书笔记检查等相关考核。
此外,该院还要求学生动笔写作,在各类媒体上公开发表文学艺术、新闻、言论、调查报告等原创作品,内容考查合格颁发证书,记入学生档案,优秀者纳入尖子人才范围。
文明礼仪教育工程有声有色。为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该院进一步做好课堂礼仪、无手机课堂等文明礼仪教育工程,形成良好示范,并纳入学生评优评先考核,对造成不良影响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一票否决。其中 “无手机课堂”品牌被“中国高校之窗网”转载报道。
近年来,信阳学院文学院将本科教学管理日常工作与评建有效结合,充分把握教学动向,强化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后续将继续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辅助教育“三大工程”为抓手,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在讲好普通话、写好中国字和了解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能力,达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