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息县“高标准农田”托底粮食安全


□本报记者 余 江 尹 斌

通 讯 员 李传宇

5月27日上午,在息县项店镇李楼村,道路上、田野里,收割机来回穿梭,吞下沉甸甸的麦穗,吐出金灿灿的麦粒,留下整齐的田垄。

收割现场,省“四优四化”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专项现场观摩在此进行。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对该基地示范田的郑麦113、扬麦13等弱筋小麦品种进行实收测产,其中郑麦113亩产高达612公斤。

“612公斤!612公斤!”李楼村的宏升集团小麦种植基地负责人方伟把测产结果重复了两遍,“种了这么多年地,真没有想到,优质小麦的产量还能这么高!”

同样感到意外的还有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很惊喜,这个结果创下了豫南稻茬小麦的高产纪录,对于弱筋品种来说,殊为不易。”

眼下,息县160万亩小麦相继进入成熟收割期,淮河岸边,这片希望的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一棵棵麦穗谷粒饱满,在骄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金黄;微风吹过,麦浪滚滚,宛如金波。

这是该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一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息县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涉农项目建设为抓手,在项店镇、杨店乡、东岳镇、白土店乡等乡镇大力推进高标准永久性农田建设,因地制宜、连片开发、综合治理,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

2012年以来,全县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粮)田建设项目,现已建成水、电、路、林配套,能够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粮田130多万亩,其中弱筋小麦主产区的项店、杨店、孙庙、临河等乡镇的建设标准非常高,已经完全具备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弱筋小麦的基础设施条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极大地提高了示范区内粮食生产能力。

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提高主导品种推广利用面积,近年来,息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产高质高效的绿色发展为契机,积极扩大弱筋小麦播种面积,大力落实“四专”工作,创新发展有机小麦,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县、全国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有机小麦)示范县。2020年河南省优质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息县召开,进一步推动息县“弱麦”强起来。息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00多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0万亩以上,产量20亿斤以上,稳居信阳市首位、河南省前十。其中小麦是息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160万亩,产量10亿斤以上。2021年息县小麦播种面积达160.68万亩,产量达11.4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在高标准粮田建设中,我们将继续整合农综开发、林业、农村公路建设等涉农项目,加大力度鼓励支持土地承包流转,提倡大户经营、规模种植,巩固提升粮食生产主导地位,力争高标准粮田全部实现田网、渠网、路网、林网、电网‘五网’配套,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提高粮食保障能力,确保粮食丰产丰收。”息县县长管保臣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