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为推动全市公安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走深走实,在全市公安机关营造选树典型、学习英模的浓厚氛围,即日起,市公安局和信阳日报社联合开设“学英模事迹 展英模风采”专栏,对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追踪报道,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夏青云 段黎明
通讯员 李建新
“他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平安留给别人。”同事总是这样评价他。肖磊,1980年出生,中共党员,现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从事危险物品管控、爆炸物品排爆工作。
一次次直面死亡的危险,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自2008年从事排爆工作以来,肖磊排除爆炸装置30多个,销毁遗留炮弹、炸弹6000多枚,销毁报废雷管20余万发、子弹6万余发、烟花爆竹9万余箱。
作为信阳市唯一一名主排爆民警,肖磊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荣获嘉奖6次。2015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信阳市青年五四奖章”“信阳市优秀共产党员”“信阳好人”“优秀政法干警”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危急时刻,彰显英雄本色
2008年,肖磊被调整到排爆岗位,从事排爆工作。为更快掌握排爆技术,肖磊认真研读国内外各类爆炸案例及排爆专业书籍,不断钻研和摸索。遇上培训时,他虚心主动向王百姓等知名排爆专家拜师学习。那几年,他几乎每晚看书到深夜,做梦都能把自己置身排爆现场。不仅如此,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日严寒,他从未间断过高强度训练。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积累,他迅速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拆弹专家”。
2018年9月17日上午,有群众报警称,市中心城区四一路文化大厦门前有人投放了一个双肩包,包内可能有炸弹。警情就是命令,肖磊立即赶赴现场,设立安全区域、安装频率干扰仪、远距离观察,一切平稳有序。远观双肩包鼓鼓囊囊的,若真是炸药,足有10公斤左右,发生爆炸周边1公里内会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甚至文化大厦也有倒塌危险。
双肩包放置地点环境复杂,不能使用大型设备,必须由人工排除。此时,肖磊大声说道:“不能等了,让我上吧!”随后与现场指挥领导简短汇报后,他便穿上80多斤重的排爆服。所有人都退到安全距离以后,他和现场同事合影留念。这是在排爆前必做的一个环节,如果发生意外,可以给战友和家人留下一个纪念。
一切准备就绪,肖磊独自提着排爆用水炮枪向未知危险一步步靠近,用水炮枪精确打穿包裹,又用手小心翼翼地伸入内部,确定销毁爆炸装置后才解除警戒,原本沉静的现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脱下防爆服时,他满脸是汗,浑身湿透。那一刻,他是真正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该局治安支队政委何军这样形容当时的场景。
生死关头,他紧抱航弹
“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小时……”对肖磊来说,2019年5月20日的排爆场景终生难忘。
当日清晨,接到“信阳火车站北广场施工工地发现特大航弹”消息后,肖磊立即到达现场,协助封闭现场、疏散人员。只见一枚大型炸弹陷于淤泥中,引信和弹体保存完好,长1米左右,重100余斤,弹体上铭牌清晰可见,注明该航弹为日军1938年生产,内装苦味酸炸药。经过现场勘察,该航弹为侵华日军在“武汉会战”期间投掷,因陷入淤泥没有爆炸,排除了毒气弹和细菌弹的可能,但航弹发现地距离国家铁路大动脉京广线只有100多米。百余斤的航弹如果爆炸,将会严重威胁铁路运输秩序和旅客生命安全,更会造成南北大动脉的阻断。
必须立即转移销毁!此时又面临新问题:航弹内的苦味酸炸药容易和弹体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敏感的金属盐,这种金属盐遇到撞击随时就会爆炸,怎么保证在搬运过程中航弹不爆炸呢?
“这个时候,还有谁比我更能胜任的!”肖磊当仁不让。他一个人坐在封闭运输的车厢内,用双手紧紧抱住棉被包裹的航弹,时刻观察航弹状况,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路程,终于顺利将航弹运至销毁现场。起吊、安放起爆药、连线、起爆……危机最终化解。事后,他在与同事交流时说:“一路上我甚至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我感觉我的人生中那一个多小时过得最漫长。一旦发生危险,生命终止,没有强大的耐力、定力和专注力,就干不了排爆这一行。”
凭借一身过硬的专业能力,如今肖磊已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排爆安检领域的行家里手,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制定管理规范20余项、累计为3000余名民警授课;在2015年全省公安机关排爆大比武中,经过笔试、面试、抢答三关考验,勇夺桂冠;在2010年公安部举办首届全国公安机关爆炸物品安全监管业务技能大比武中,因成绩突出被公安部通报表扬。
72小时,销毁104枚炮弹
2019年7月16日上午,信阳市胜利路小学工地发现104枚战争遗留炮弹:锈迹斑斑、标识不明、无法排除是毒气弹或细菌弹,一旦发生爆炸或毒气泄漏,整个学校将会被夷为平地,中心城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什么时候能将炮弹处置完毕”“学校能不能按时开学”……随着消息被传开,公安机关的电话被打“爆”了。作为现场负责人,肖磊感觉压力巨大。为快速消除这一重大隐患,他连续工作三天两夜没有离开现场,累了就在旁边的教室打盹,饿了吃泡面充饥,利用工具将炮弹全部挖掘整理完毕,并利用金属探测仪对现场进行全面测量,做到彻底无遗留。
为了鉴定准确,肖磊将炮弹用毛刷一点一点地清理干净,根据重量、外形等特征,迅速将104枚炮弹逐一鉴别分类,出具了准确可靠的鉴定报告,并制定详尽销毁方案,得到省军区弹药学专家的认可。2019年7月19日上午11时,104枚炮弹在淮河岸边销毁场地被彻底销毁。这批炮弹从发现到销毁仅仅用了72小时,整个处置过程被河南都市频道、《信阳日报》等省市媒体全程报道。
荣誉背后,是对家人的愧疚
与爆炸物相伴、与死神交锋,时刻让家人担忧……当肖磊面对自己的家人时,总有满心的愧疚。
2018年9月,在处置文化大厦爆炸装置事件中,肖磊身着排爆服的画面被周围群众拍下并发到微信群中。虽穿着排爆服,但妻子还是在网上一眼就认出他。他一回到家中就看到妻子正默默流泪,急忙上前安慰道:“没事,这不安全回家了嘛!”
2021年6月24日上午,正在新县销毁炮弹的肖磊突然接到电话,身怀六甲的妻子已经住进医院,但是销毁炮弹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他草草挂了电话后集中精力开展工作,一直到销毁完毕后才急匆匆赶往医院。到了医院,孩子已经出生,后来,家人给孩子取乳名为“安安”,就是希望肖磊每次执行任务都能平安回家,也希望天下的警察都平平安安。
有一种执着叫无悔,哪怕用一生去追求;有一种信仰叫忠诚,哪怕以生命为代价。肖磊,一个为守一方平安、甘愿行走在生死边缘的人,一个因职业高危险性、连保险公司都不愿给他上保险的人,一个生死线上的“逆行者”,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不凡担当。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