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康松)为进一步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职能,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市教体局联合市文广旅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等五部门制定了《信阳市校外培训机构分类重新审批登记和管理权分类移交工作实施方案》(教体民教〔2022〕101号),实施方案明确交接事项、内容、时间及步骤,按照“实事求是、便于操作、一次交清、逐步衔接”的原则,坚持依法依规、平稳有序,先变更、后规范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预案,妥善处理消课退费、人员安置、资产清算等问题。
目前,按照非学科类所属类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向文旅、科技、体育行政部门移交了培训机构相关材料及“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账号、密码,全市现存121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权移交已全部完成。
据市教体局民办教育科负责人孟辉介绍,下一步,市教体局将积极配合其他部门进一步完善由文旅、科技、人社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负责,教育部门统筹协调,发改、民政、市场监管等其他综合部门共同履责的综合监管机制。引导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按照相关标准设立、审批、备案和分类管理,从党组织建设、机构设置、培训项目内容及材料、从业人员、培训场所、设施及相关安全保障、收费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对全市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全面系统规范,坚决纠正虚假宣传、虚假折扣、“焦虑营销”等行为。重点对安全生产有重大隐患不整改、群众投诉集中、疫情防控要求不落实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及时曝光并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建立非学科类培训市场“黑白名单”,全力构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发展良好社会生态。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