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诗绮
20年前,浉河区董家河镇山里的孩子们,上学时穿茶山而过,放学时于茶林间嬉戏;农忙时他们是茶山上的小采工,农闲时茶山就成了他们的“游乐园”。光阴荏苒,童年的乐趣成了如今的事业。
朱小稳就是当年那些孩子中的一个,1992年出生于董家河镇白马山村,父亲朱发阳是信阳市发扬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更是一位有30多年丰富经验的茶农。从小,朱小稳就耳濡目染,对做茶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后,她毅然决定把做茶当成一生的事业。她不仅跟着父亲学习茶叶的日常生产,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考取了中级评茶员资格证书。同时,父女俩常对信阳茶进行研究,从口感到色泽,从筛选到条形,既要考虑大众的需求,又要注重市场的选择。就这样,两代人一颗心,不仅要把茶做好,更将发展企业、回馈家乡当作他们的一致追求。
精益求精,披星戴月。春茶生产期间,父女俩白天忙着采收鲜叶,晚上在制茶车间加工生产。由于设备齐全、场地宽敞、手艺娴熟,很多乡邻将自家茶山上采收的鲜叶送到发扬茶场来加工。量大时,一夜加工鲜叶1000多公斤,父女俩很少能在清晨前入睡。虽然疲惫与困乏容易使人倦怠,但父女俩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不会减少一分一毫,杀青的水分、生熟锅的温控、理条机的速度、拉烘烤箱的时长等,每一道工序都亲自把关。父亲的经验和女儿的标准,是对茶农们的责任,更是对信阳毛尖的诚挚。采访中,朱发阳非常质朴地说:“做茶容不得半点懈怠,你糊弄它一尺,它就糊弄你一丈。”
走出信阳,面向世界。2021年,信阳市发扬茶业有限公司出口红茶65吨,分别销往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地。据朱发阳介绍,2014年他捕捉到信息,国外市场对中国红茶不但认可,而且需求量大,于是开始开拓红茶的国际市场。他先后成立公司,熟悉海关报关和商检流程、完备外贸手续等,开启了自营出口的发展道路。对于绿茶的产销,朱发阳把重心放在国内,仅2021年,生产信阳毛尖4000多公斤,多数销往外省市。由于品质优良、产量稳定,公司获得了大量的长期客户,每逢清明前后,来自福建、广东、湖北等地的茶商络绎不绝。经过多年学习和探索,朱小稳不仅在制茶上得到真传,在经营方面也颇具心得。她表示,信阳毛尖、信阳红茶就是要以质为本,让人一口茶喝下,从“口服”到“心服”。
致富家乡,自强不息。发扬茶业不仅规模上稳步扩大,同时注重周边环境的打造。该公司位于白马山脚下,葱郁的山林鸟语花香,清澈的小溪门前流淌。据朱小稳介绍,每年公司都要在人居环境整治及自然环境保护上投入资金,片石加固、垃圾清理、道路两侧规整等,作为本地茶企责无旁贷。于是,游客就看到了应景的桃花、古典的茶室、清澈的流水、飘香的信阳菜。朱小稳表示,公司一定会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保护环境,合理发展民宿、农家饭、半山茶室等能给茶农带来收益的经营项目,让各地游客的茶乡行满载而归。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